小孩尿床 需要接受治疗吗?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9年06月21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李郁玫台北报导)孩子尿床会不会好?到底需不需要治疗?这是许多父母心中的疑问。医师表示,家长应重视准学龄儿童(6~7岁)尿床的问题,因为尿床可能会影响孩子社交、心理状态,甚至是学习效果!临床上认为造成夜间尿床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3种。
亚太儿童泌尿医学会理事长杨绪棣说,尿床又称为“夜间遗尿症”,即在睡眠期间膀胱发生无意识排尿。临床上认为造成夜间尿床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3种。
1.夜间多尿症
睡眠时大脑中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间尿液产生量过多。
2. 膀胱过度活动
膀胱过度敏感或异常收缩,导致尿急、频尿、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
3.大脑觉醒中枢异常
一般人夜晚膀胱涨尿时,会刺激大脑让人产生尿意而排尿,若大脑感觉不到尿意,脊髓的反射中枢会自行决定排尿,形成尿床。
依据国际与台湾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约有5%~10%的学龄儿童受此疾病影响,其中男生尿床的比例较高,大约是女生的1.5~2倍。若不分性别,则每100位5岁的儿童中就有15~20位有尿床现象。
孩子尿床需要治疗吗?
杨绪棣表示,有许多家长对于尿床的概念仍停留在“自己会好,无需治疗”的错误观念,因此,许多孩子出现夜间尿床症状时,害怕被家长责备或同侪取笑而不敢说出口,尿床的阴影造成孩童心理的创伤与自卑。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泌尿科主任王大民提出,曾经有一名六年级孩童,在缴交毕业旅行通知单之前来就诊,经询问后发现,12岁的他,每周仍有3~4次的尿床状况,而且此状况已经超过6个月以上,导致这名孩童自信心不足,心灵受到创伤,提不起勇气缴交参加毕业旅行回条,害怕外宿夜尿被同侪取笑。后来,他在接受“口服抗利尿激素类药物”治疗之下,夜间尿床的症状获得改善,开心地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的毕业旅行。
夜间遗尿症的治疗方式
王大民表示,依据台湾小儿夜间遗尿症专家建议之治疗流程,透过完整治疗尿床治愈率可达90%。如同上述患者确诊为“夜间多尿症”时,会先以行为治疗,例如:导正孩童不恰当的喝水习惯与培养规律性解尿习惯,并规范孩童于睡前2小时少喝水;如果行为治疗没有改善夜间尿床的问题,则可考虑采用闹铃治疗或药物治疗,所谓闹铃治疗是于身上配戴特殊装置,当这装置侦测到有尿液滴出,则以闹铃的方式唤醒孩童。虽然研究显示尿床闹铃成效佳、复发率低,但其声响也会间接影响家人的夜间睡眠品质,若治疗动机不强时,会难以持之以恒,降低治疗效果。
如果上述的治疗方式无法有效改善尿床症状时,依据国际间的临床指引与台湾的专家共识建议,第一线推荐治疗药物是睡前服用“口服抗利尿激素类药物”。通过许多研究证实,抗利尿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改善尿床的症状,而且藉由抗利尿激素类药物之作用能减少夜间的尿液制造,降低孩童尿床的发生机会。
杨绪棣补充说明,当孩子发生持续性尿床时,家长应先观察孩子在白天与夜间睡眠时的排尿状况,就医前应完成“排尿日志(小便日记)”,记录孩子喝水时间、排尿的时间与排尿量,帮助医师在初步评估孩童尿床的可能原因。当超过6岁的孩子仍持续出现每个月2次在夜间尿床,症状连续3个月以上,应尽早至儿童泌尿科或儿童肾脏科就诊,积极接受完整治疗。
正视尿床 助孩子摆脱心理创伤
杨绪棣与王大民在此呼吁家长,尿床不是孩子的错!如果孩子在小学就学前,仍有尿床的困扰,应积极就医,及早至正确的科别治疗,找出病因、根治尿床,千万别因孩子尿床而斥责孩子或不耐烦,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进而影响学习。此外,家长一定要正视孩子尿床的问题,积极与医师讨论治疗方式,才能使孩子尿床的症状获得有效改善。◇
责任编辑: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