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意诗心】牡丹花 卓然风骨洛阳花
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有善心有劲骨,高贵,而非富贵。
多年前,在暮春雨后的归途中,购得几枝半开的芍药花。虽然只是别人挑剩下的白色,但还是香美得令人难舍,不由得不信《本草》所说,这“芍药”之名,实在就是“绰约”二字的谐音。于是,宿根草本的芍药花,和与她一样风姿绰约、花香中带有药香的“木芍药”——牡丹花,一起成为自己心中记挂且年年探访的好友。
只是牡丹花与芍药花虽同为芍药科芍药属,花期却有先后。有意思的是,在花期上大约要晚于牡丹半个月的芍药;在文字记载中却先于牡丹数百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牡丹,初见于东汉初年的医药简。
“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说的就是,牡丹在谷雨前后,也就是阳历4月下旬开花,芍药是在立夏左右,5月上中旬开花。
好在有牡丹的地方常常都有芍药,她们都各有早花、中花、晚花品种,牡丹的晚花与芍药的早花能同时开放。
当此时,在牡丹园与芍药园相接的地方,一边是牡丹花,一边是芍药花。曾笑言,这边是唐诗,那边是宋词。觉得雍容华贵的牡丹,似带有唐诗的气象;而略显纤秀的芍药,更多些宋词的意味。
读书中渐渐发现,虽然关于牡丹花最有名的成语“国色天香”,始自唐朝诗人李正封《赏牡丹》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1]的盛况也是从唐朝开始,但对牡丹的欣赏相知,虽盛于唐却深于宋。
唐人爱牡丹,其“动京城”之盛,同为唐人的白居易长达百字的《买花》诗中专有描述。牡丹时节在帝城长安“家家习为俗”的是,“喧喧车马度”相随去买花的热闹大场面,“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大价钱,不惜倾其所有甚至一掷千金的大气概。
宋人爱牡丹,则更注意深入细致的心神体味。如《东坡集》就说,“看牡丹法,当在午前,过午则离披矣”。
尤其有情有趣的是,宋朝洛阳人对牡丹花的深爱入骨。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说到,洛阳人对于牡丹,并不像对其他的花(桃花、海棠花、菊花等等)一样,叫她“牡丹花”,而是只直接叫做“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
现存最早的牡丹专书,欧阳修撰写的《洛阳牡丹记》,也是问世于宋朝。
唐朝,牡丹花还没有珍贵的黄色,多为单瓣,堪称珍品的大都到宋朝才有。被称为“花王”的姚黄和“花后”的魏紫,都是出于宋朝的洛阳,一为姚氏民家,一为魏姓大户。姚黄是“色极鲜洁,精彩射人”的“千叶”黄花,魏紫是极美的“千叶”肉红花。
如今牡丹花的品种有多少?说法不一。但知道至少已经有红、黄、粉、紫、白、绿、蓝、黑、复色九大色系,各色系还各有多样变化;有单瓣、荷花、皇冠、楼子、绣球等不同花型;有八个野生种和一千多个栽培品种,在牡丹的四大园艺品种群,即中原、西北、江南、西南品种群,仅中原品种群里,品种就多达五百余种。
看起来那样娇美的牡丹花,每一次姹紫嫣红地开放,都要经受四十天以上接近冰点的寒苦。开花时又尽其所有倾注于这生命的美丽升华,就连花梗也长近尺许,植株却因此萎缩,花谢后当年枝干只生长两三寸。是以民间有花谚,“牡丹舍命不舍花”,“牡丹给人一尺,只自留三寸”。
牡丹原本生自古中国远离人间的山野,其魂之所系,或许全在返回远方那安放自己先天本性的真正的家,红尘中的一切都无法使其动心动情。她的妩媚与浓香,“任是无情也动人”。
但是,牡丹花却常被比作人世间的富贵一族而又名“富贵花”;并成为人们喜欢或不喜欢她的一个原因。
也有古人以长安牡丹被武则天贬至洛阳的故事提出反对,“是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安得以富贵一语概之!”[2]
在这个故事里,武则天只因要“明朝游上苑”,就违逆时令,在寒冬大雪时强令长安所有的“花需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又对坚持遵守天时未肯屈从的长安牡丹加上抗旨罪名,烧枝掘根,酷刑折磨后逐出帝都,扔到洛阳邙山那荒凉偏僻沟壑交错的地方。不仅跋扈、荒谬至极,更是逆天。
牡丹却并未被这残忍专横的邪恶高压所压倒和灭绝,反而在苦难中生命力更加旺盛。别处牡丹花还是单瓣时,“唯洛阳者千叶”,“洛阳花”成为她独有的称谓。还因根部常见宛若烧过的痕迹,被称为焦骨牡丹。
这些,应当是一种真正的高贵,但与富贵不是一回事。就像贵族与富豪不是一回事。
在一个4月下旬,牡丹开花时节,北京曾发生过一起著名事件[3]。此后接踵而至的逆天戕害,略似长安牡丹的蒙难遭遇而更惨烈,令人发指。伤痕,血痕,泪痕,悲惨逝去的无辜善良的生命,许许多多。年年这一天都是特殊的纪念日,已经二十年了。#
注:
[1]唐 刘禹锡《赏牡丹》。
[2]宋 高承编撰《事物纪原》。
[3]1999年“四二五”法轮功学员万人大上访。@*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