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书店关注“世界” 做亚马逊做不到的事

人气 839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McNally Jackson)是书的花园,形形色色故事的花朵在这里盛放,渴望讲述和聆听的人们聚集于此。有人把这里比作古希腊城邦的广场─阿果拉。当年希腊市民聚集在阿果拉谈天论道,他们创造了研讨、辩论等形式。人类伟大的思想和理论正是透过这一形式而诞生。沙特说过:人类透过对话发现并创造自我和世界。

“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虽然很年轻,却能勾起新世代对阅读的热爱。(图/联经出版提供)

2004年9月,独立书店麦克纳利.杰克森在曼哈顿的苏活(SOHO)区正式开幕。这是一间还来不及刻下历史年轮的年轻书店,但是令纽约知识分子以及无数爱书人倾心的事,却常常在这里发生。《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对它关注有加,出版社把它当作书籍与读者相遇的重要场所。创业仅十几年的书店,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书店的创办人、加拿大出生的莎拉.麦克纳利确信:小型书店有其重要使命。网路书店亚马逊或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这些大型书店无法做到的事,小型书店能做到。

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的创办人、加拿大出生的莎拉.麦克纳利说:“我们关注的主题是‘世界’,而不仅仅是美国。”(图/联经出版提供)

根据美国书商协会统计,从1990年至2000年之间,共有4000多间独立书店关闭。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在2004年开幕,正是破产潮席卷美国书店业的一年。仅这一年,就有上千间独立书店关门歇业。在这种大环境下开业,他本人也觉得自己有些疯狂,出版界和同行更是对此表示惊讶。

“在亚马逊,您无法享受购物,也不可能获得社会体验。”

她的父母在加拿大就是经营大型书店。她从小在书堆里长大,天生就与书籍很亲近。1999年她大学毕业,从加拿大来到纽约,在出版社当编辑。几年后,她去非洲旅行了9个月,在坦尚尼亚、辛巴威、莫三比克漫无目的行走,到达马拉威的奇兹姆卢岛后,开始思索今后的人生旅程。她决定,不管大环境如何,也要开一间书店,哪怕是失败。

“我们书店也上架媒体报导、读者耳熟能详的书。但是我们同样重视被媒体冷落的书。我希望建立我们书店独有的书世界。”“我们关注的主题是‘世界’,而不仅仅是美国。”

位于美国纽约的独立书店“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图/联经出版提供)

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有很多在巴诺书店等大型书店内看不到的图书。非洲和西班牙、葡萄牙与意大利、俄罗斯和亚洲作家的作品十分丰富。读者也很容易在店内发现德国专区、奥地利专区、中东专区。以色列和波斯作家作品也放在非常醒目的位置。书店目前的藏书量在6万本以上。其中7000本属于“世界文学”。文学一直是书店的重点,他们打算逐渐扩大“世界的人文学”主题。

书店面积约200坪,员工49人,其中约20人负责选书及进书。

“亚马逊书店虽卖出大量图书,但是亚马逊的员工不会说:我喜欢这本书。他们只不过是日复一日进行重复性工作。把文化交给亚马逊,您不觉得可怕吗?”

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平均每周举行6∼7次不同的主题活动。(图/联经出版提供)

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则是“知识沙龙”,而且重点经营“世界文化”的概念。平均每周举行6∼7次不同的主题活动,像是“世界文学之夜”、“诗歌之夜”等。书店还邀请国外作家前来演讲,选择讨论特定人文书籍。许多爱书客到店参加这些活动后,逐渐变成“世界公民”。

2014年6月,莎拉.麦克纳利邀请挪威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与读者见面,评论嘉宾是纽约大学教授、小说家查蒂.史密斯 。文学沙龙的参加人数通常都是3、40人,这天却有100多人。

不仅有作家对谈,读者俱乐部、各种研究型沙龙也在书店一隅的咖啡区进行。“沙龙不收场地费,这算是我们献给市民的礼物。”

有趣的是,莎拉.麦克纳利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书评专栏抱持批判立场。“您不觉得媒体几乎都沦为掮客了吗?《纽约时报》的书评也乏善可陈。因为工作关系,我必须读这些书评,但它们总是夸大其辞,不足为信。”

曼哈顿是文明的热带雨林,也是出版的热带雨林,无人能预知曼哈顿出版生态的变化走向。亚马逊掌握了大约1/4的上市图书命运。2011年,巨无霸级连锁书商─疆界连锁书店(Borders)垮掉了。2008年至2013年,纸本书整体销量减少22%。

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竟然在这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了。书店开业后的前5、6年,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然而从2010年起,基本销售额保持在一年15%的成长率。创办书店的资金是由祖父提供的,但做出品牌口碑靠的则是莎拉.麦克纳利自己的努力。今天,她依然守在书店柜台旁。

“纸本书和其他对时尚很敏感的商品相比,有本质上的区别。”2014年,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的营业额达到550万美元。此外在书店附近营业的一间艺术商店,年销售额达到百万美元。因此目前正打算在布鲁克林再开一间分店。

书店刚开业的时候,这一带还很冷清,现在相继出现咖啡馆,也有了餐馆。知识学者和作家们频频出没,爱书客纷至遝来,于是媒体报导: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红了!一些投资公司主动找上门来,提议在这样或那样的地段开设书店。萨拉.麦克纳利说:“眼花缭乱的真相,看上去十分吊诡。但我愿意相信人的心性,心灵的美好!”、“谈不上什么经营诀窍,要归功于书籍的力量。”

位于美国纽约的独立书店“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一隅。(图/联经出版提供)

人们渴望阅读,也同样渴望写作。在现今时代,作者即是读者,而读者也会是作者。阅读和写作的自由平等,正在得到实现。萨拉将人的这一深层愿望融入书店业务,推出“义式咖啡印书机”(Espresso Book Machine)服务。

书店为顾客制作署名本人姓名的个人书籍。只要本人写好内容,提供文字档案,书店可在10分钟内完成编排设计,印刷制作出少量书籍,再交付本人。另外一项业务是为客户订制“个人经典”。Google 资料库里有700万部没有著作权的书籍,谁都可以免费下载。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利用这个资源为顾客制作“个人专属经典”,例如将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珍.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查理斯.达尔文的《物种源始》、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等文学作品做成一套“个人经典”。

在约翰尼斯.古腾堡铸造出金属活字之前,人们只能靠手抄来拥有属于个人的经典。如今数位时代当道,一本“个人经典”就这样轻松诞生了。麦克纳利.杰克森书店每年用“义式咖啡印书机”为顾客量身制作的个人经典,大约有700多套。

<本文摘自,联经出版提供>

(网站专文)

.“旧香居”收集旧书水准高 爱书客络绎不绝

.为了邂逅一本书 日书店首创“入场费制”

港爆中联办掌控八成书店 议员炮轰中共洗脑

责任编辑:茉莉

相关新闻
全球第一家24H手塚治虫书店 台湾独家登场
海景书店飘咖啡香  15座货柜打造人文港埠
南国青鸟书店进驻屏东   开展南方学新视野
为了邂逅一本书 日书店首创“入场费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