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在品评东晋才女谢道韫时,用了一个简洁传神的词汇——林下之风。但是仔细想来却有了疑问,什么样的风韵能以林下譬喻,为何又要用林下风形容女子才情?山林清幽,人在其中自有一番脱俗出尘之气,这倒让人想起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
那么,有没有一片树林,是古代女子的专场,演绎她们的高情远致?“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三千年前的《诗经》就告诉我们,女子们已经提着竹筐,走进桑林,进行采摘桑叶的工作了。采桑是养蚕中的一道工序,在男耕女织的古代,女子在家中从事养蚕、纺织、缝衣等事务,这采桑自然成了她们的日常。那一片片苍翠的桑林,也成了为她们著书立传的舞台。
因为一个个流芳百世的传奇故事,“采桑女”从一个普通的职业,成了一类奇女子的代称。或许,桑林中的这些女子,留下的正是一种别致的林下之风。
最贞烈——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秋胡妻
这是春秋鲁国一个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女子,只因为嫁了一个名叫秋胡的官人,便成了后人所谓的“秋胡妻”。然而有趣的是,在这段传奇中,无名无姓的妻子成了人人传颂的“洁妇”,有名有姓的丈夫反倒成了配角。
《列女传》中说,秋胡成婚五日,就离家到陈国做官,五年后功成名就,带着金银财宝,一路驾车衣锦还乡。谁知秋胡路过一片桑林,见到一位美貌的采桑女子,就忍不住下车,上前搭讪:“小娘子顶着太阳采桑,我在大道上用餐,请让我们一起在树荫下用餐,休息片刻。”
采桑女只一心采桑,根本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秋胡继续说:“辛苦种田不如碰上丰收年,辛苦采桑不如遇见卿大夫。我把我的金子送给你吧!”采桑女不堪其言,厉声斥责:“这是什么话!我采桑劳作,纺纱织布,能够供养公婆和家人。你不要非分之想,我也没有淫乱之心,更不能接受你的食物和金子。”
秋胡被采桑女说得哑口无言,只好继续赶路。回到家,他把钱财交给母亲,又见到多年未见的妻子——竟是方才被他调戏的采桑女,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妻子发现自己思念的丈夫品行如此低劣,也大失所望。
她说:“你读书修身,离家做官,五年才得还乡,应当快马加鞭赶回来。但是你喜欢路旁的妇人,还要把金子给她,这是忘母。忘母就是不孝,加上好色荒淫,有亏德行,就是不义。事亲不孝,那么事君就不忠。在家不义,那么做官就不能妥善处理政务。”秋胡妻历数丈夫不孝、不义、不忠、不理的行为,并为他深感羞耻,于是做出一个决绝的选择:“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她离家一直往东走,最终投河自尽。
年纪轻轻的秋胡妻,在家矢志守节、侍奉长辈,在外目不斜视、洁身自爱,看清丈夫后毅然决然、以身殉道,这样一位女子,果然当得起“洁妇”之称!秋胡妻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德行操守比生命还要珍贵,所以她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成全了她坚守的道义。
最贤德——从奇女、贤女到圣女的宿瘤女
历史上有四大美女,也有四大丑女,齐国有一对婆媳,共同占了丑女中的两大名额,却都因为德才兼备成为备受君王尊敬和礼待的王后。那位婆婆就是齐宣王的王后钟离春,世称“无盐女”,儿媳妇就是齐闵王的王后了。因为这个女子脖子长了一个大瘤,所以被叫做“宿瘤女”。
有一天,齐闵王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车驾出巡,来到东郭,引得当地百姓争睹国君风采。唯有路边的一个女子专注于采桑,仿佛丝毫没有被国君的到来影响半分,她就是其貌不扬的宿瘤女。齐闵王很奇怪,也有些不服气,就召她来问话。
“寡人巡游,车马众多,老少百姓都放下手中的工作驻足观望,你却在路边采桑,一眼也不看,这是为何?”“妾身受父母之命采桑劳作,并没有受命观望大王。”
女子淡定的回答让齐闵王刮目相看,但是她脖子上的赘瘤实在不太美观,齐闵王忍不住叹息:“卿乃奇女子,可惜长了宿瘤!”宿瘤女不以为然:“妾身职责,就是谨守自己的本分,不忘所受的给予,内心如此,外表长了瘤子又何妨?”齐闵王一听如获至宝:“此贤女也!”于是心生爱慕,想把她带回王宫。
面对突如其来的荣华富贵,宿瘤女牢记礼法,不为所动:“承蒙大王恩典,但是父母尚在家中,如果让我不接受父母教诲就跟大王走,这不是私奔吗?大王带我回宫有什么用呢?这样做不合礼仪,我虽死难从。”齐闵王为自己轻率的举动感到惭愧,就让宿瘤女回家,派使者备厚礼,到她家中迎娶。
宿瘤女的父母非常惶恐,想让她沐浴更衣,装扮一新入宫。她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做,就是改变了本来面目,于是仍像平时朴素的样子跟着使者进宫。齐闵王事先告诉诸妃嫔:将要来的是一位圣女,可以教诲你们。于是妃子们都盛装迎候宿瘤女的大驾,但是看到其真容时,先是大惊失色,又忍不住掩面嘲笑她的缺陷。
齐闵王呵斥她们:“她只是没有打扮,打扮与否相差十倍、百倍呢!”这位“圣女”却从容说道:“打扮与否,相差千万倍还不止,怎么会是百十倍?”齐闵王请教其故,她则讲出一番治国的大道理来:“过去的尧舜、桀纣,都是天子。尧舜施行仁义,生活简朴,几千年后仍然受到天下臣民的景仰;桀纣仁义不施,奢侈无厌,最后身死国灭,一千年后仍被天下耻笑。”
听到这里,众妃惭愧不已,齐闵王则因此立宿瘤女为王后,辅助自己治理天下。从此,齐闵王住在低矮的宫室,填平池泽等享乐场所,减少饮食、女乐等规模,专心处理朝政。后宫受到宿瘤女的影响,也纷纷换上朴素的服饰。很快,邻国被感化,诸侯前来朝见,齐国国力在齐闵王手中走向顶峰。史家认为,这都是宿瘤女“通而有礼”的辅佐教化之功。
圣贤孔子曾经感叹地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而齐闵王和他的父亲,都印证了重德的重要性,一个女子内心的善良和贤德,远比她的外貌更有力量。@*#
点阅【闺阁雅趣】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