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从纪律而来,杂乱无章的行为,容易酿成不幸。德国哲学家亚斯培却曾说:“没有权威,便没有自由。”孩子的日常规矩养成,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除了爱,教育孩子更需要勇气,即使管教会带来不快,仍然必须正视冲突,不轻易让步。
有次去小熊的班上代课,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课时,班长在黑板上登记不乖的同学的名字,台下的捣蛋鬼没有一个觉得害怕。
我问班长:“不乖的人,老师怎么处罚?”班长无力地说:“下课不准出去玩。”一个皮蛋偷听到了,开心地高喊:“喔耶!我不出去玩,可以在教室玩塞尔号对战卡,更棒!”下课后他果然跟死党围在教室后方玩卡,超级开心。
放学时,班长在走廊整队,扯开喉咙大叫:“排好!排好!”没人理她,各玩各的,声音比她还大。因为他们知道,不听班长的话也不会怎样!这一班孩子的确很活泼,但活泼未必代表没规矩。班级缺乏纪律,最大的可能在于没有赏罚分明的规定,或是孩子们不信服、遵从或在意这规定。
《韩非子.内储说上》有云:“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管教应该有赏有罚,如果奖惩的手段无效,管教的效果自然不彰。
《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德国王宫中学校长的教育心得》(先觉出版)一书提到:“教育的勇气,指的尤其是坚持“纪律”的勇气。纪律俨然是教育最不可爱的一环,却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纪律所体现的,几乎尽是大家所厌恶的事情:强迫、服从、制止、压抑欲望和意志。纪律是将效率原则置于享乐原则之上:为达目标,应当接受各种节制,甚至必须如此。
纪律总是始于他人的决定,而且应该终于自我的决定,从外部的纪律转为自律。以教育而言,纪律,必须出于对孩子和青少年的爱。”
日常规矩的养成,是教育的核心
教孩子需要勇气,即使管教会带来不快,仍然必须正视冲突,不轻易让步、退缩。自由从纪律而来,杂乱无章的行为容易酿成不幸。德国哲学家亚斯培却曾说:“没有权威,便没有自由。”孩子的日常规矩养成,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
建立班级纪律应该有许多方法,我在美国看过小熊的幼稚园老师是这样做的:
老师的赏罚纪录工具,是一块分成蓝、黄、红三色区块的板子。孩子一大早到学校,老师会在联络簿贴上一张Mr. H专用的笑脸贴纸,如果一星期五天都贴满,周五就可以去老师的神秘藏宝箱(Treasure chest)拿一个小礼物,通常是可爱小玩具,如小望远镜、小宝石等。
每天一早,写有全班同学名字的小木头夹子,会先夹在板子的蓝色区块。如果上课不乖,老师会给予警告,也就是将写有名字的小夹子从蓝色区移到黄色警戒区。如果再犯,老师就会把名字夹移到红色反省区,届时联络簿上的贴纸就会被拿掉!
教育,不但要有奖赏与惩罚,更要给予警告的机会,黄色的区域就是“不教而诛谓之贼”这句成语的应用吧?不过话说回来,将所有的教育责任推给导师也不尽公平。
从许多孩子叛逆、不听管教的举动,能够看出他的家庭环境。曾有一个美国牧师对我说过:“我带儿童主日学多年,只要给我一小段时间观察,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来自怎样的家庭。哪些小孩的家庭是幸福的、健全的、有管教的还是失能的,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看得一清二楚!”
我们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被人认为没家教,但是“家教”的确在忙碌的工商社会中式微。老师固然应该管教我们的孩子,然而我们是否有在家中建立“遵守纪律”的行为与价值观?
光是“爱”,不足以引导孩子走上正路。希望孩子得到教育,就要有“处罚”的准备。体罚固然不足取,但是父母应该善用“有效惩罚”,例如暂停(Time out)、取消零用钱或减少看电视时间等,让孩子在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才不会成为“没家教”的孩子。
教导有主见的下一代的确很不容易,学校与家庭必须共同负起管教的责任,让孩子感受到大量的爱而不被溺爱。
─ ─摘自:《小熊妈的创意思考教养法》野人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