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大之前的婴儿,因为免疫力较弱,如果口腔或嘴唇的黏膜受损,或是没有每天好好清洁口腔,就可能长霉菌。最常见的是长念珠菌,俗称“鹅口疮”。外观和奶垢很像,但鹅口疮黏很紧,如果勉强去除可能会随之流血。
选择适当的抗霉菌药物治疗,通常都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常用的是不会被肠胃道吸收的抗霉菌药物,也因此一定要涂在鹅口疮上才会产生作用,如果直接吃下去是没有用的。
如果治疗失败,有几个可能原因:
1. 治疗天数不足:建议十天为一个疗程,不能见好就自行停药。
2. 涂药次数不足:如果每天低于四次,可能会失败。
3. 反复感染:奶嘴或是妈妈的乳头上也有念珠菌,这时候要换奶嘴,或是同时治疗妈妈乳头上的念珠菌,才不会像打乒乓球一样,把念珠菌互相传来传去。
4. 太用力清洁:使用纱布或棉花棒太大力,可能会再次伤害口腔黏膜。
建议的涂药方式是,照顾者将手洗净之后,直接用手指头涂药在病灶上。比较不建议用棉花棒或纱布,如果太大力,反而会在黏膜上刮出新的刮痕,让鹅口疮又找到新的栖息地。
如果宝宝超过六个月大,且排除以上常见造成治疗失败的原因,就真的要小心是否有免疫力上的问题。不过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少。
<摘自《叶胜雄医师的育儿发烧经》 幸福文化出版>
· 儿时过敏食物 长大后能吃?5招防治食物过敏
· 很多爸妈做错了 宝宝咳嗽时如何正确应对?
· 如何减少宝宝吐奶?妈妈只需细心7件事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