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310年-1381年),“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伯温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国君有道 慧眼识英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想擢升宋濂参与国家大事。宋濂说:“微臣年少时,没有学会其它长项,惟独善工文墨。今日有幸进入翰林院为官,就已承受了皇上莫大的恩宠。”他表示不想再担任其它朝廷要职。朱元璋理解他,并且厚待他,每次召见都赐茶、赐坐予他。
朱元璋多次令宋濂陪同进早膳,一同探求旧有的典章礼法,征询宋濂的意见,讨论治国之道,到夜晚才令他退下。当时祭祀天地、宗庙、山川百神等祭典,以及朝会、宴庆、礼乐、律历、衣冠制度、赏赐四夷藩国的礼仪的制定,几乎都是出自宋濂之手。
天降甘露 君臣共享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节俭躬行,处理国事从不懈怠。据记载,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或许上天嘉奖有道明君,于洪武五年降下甘露。朱元璋召见宋濂,赐坐予他,并亲自拿着金杓,在鼎中煮汤,又取来甘露放进汤中,再亲手倒进卮(音只,古代盛酒的器皿),赐给宋濂,并对他说:“这是和气所凝成的甘露,能够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所以和爱卿共享。”
至于什么是甘露,历来有不少说法。据明朝李时珍引用《瑞应图》解释到:“甘露,美味的露水,是神灵的精华,仁瑞的恩泽,凝止时像膏脂,味道甘甜又像饴糖,所以甘露还被称为‘甘、膏、酒、浆’。”古时认为上天降甘露,是帝王施行仁政、德泽万民的祥瑞征兆。
品评诗赋 君臣道合
洪武八年(1375年)八月初七,侍臣呈上尹程的《秋水赋》,朱元璋望着川流不息的江河,觉得文章不是很契合于道,于是亲自动手修改。
写完后,他又召集翰林院文臣,命他们各写一篇。宋濂率领同僚一起创作文赋,每人都逐一献上自己的作品。
朱元璋一一品评文章后,下令赐坐予大臣,又命内侍摆上酒宴,端上御膳房的美味佳肴,款待臣子。
席间,朱元璋看宋濂不喝酒,问他为什么。他说:“臣已年迈,不胜酒力,又担心在君前失礼,有失皇上的恩宠。”朱元璋说:“这个不妨。爱卿姑且试一试。”
宋濂就饮了一杯,将要撤下酒杯,朱元璋又对他说:“爱卿,你最好再喝一杯。”宋濂坚持推辞。朱元璋说:“一杯就能使人醉吗?但饮无妨。”
想必宋濂的酒量真的不大,端起酒杯到嘴边,又犹豫再三。朱元璋笑着说:“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豪迈慷慨!”宋濂回奏道:“天子威严近在咫尺,不敢再有所亵渎。”于是勉强地一饮而尽,皇帝见状龙颜大悦。
此时已微醺的宋濂面红耳赤,顿时感觉精神恍然飘忽,犹如行走在浮云中。朱元璋再次大笑起来:“爱卿,现在最好做一首诗。朕也为爱卿写一首醉歌。”
这时,两位御侍端进黄绫案几,皇帝挥毫如飞,一会儿写就一章《楚辞》:
西风飒飒兮金张,会儒臣兮举觞。
目苍柳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
为斯悦而再酌,弄清波兮永光。
玉海盈而馨透,浮琼斝兮银浆。
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跄跄。
美秋景兮共乐,但有益于彼兮何伤。
并落款“洪武八年八月七日午时书”。
此时宋濂已醉,下笔写字已不成行。朱元璋命编修官朱右重写此文,再送给宋濂,并说:“爱卿好好珍藏,将来拿给子孙看。不仅可见朕宠爱卿,也见证一时君臣道合,共享安乐太平。”宋濂叩首拜谢皇恩。@*
事据:
《玉堂丛语》卷3
《明史.宋濂传》卷128
责任编辑: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