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香港清明祭祖现人潮

人气 1118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8年04月06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王文君、梁珍香港报导)清明节是廿四节气中第五节气,也是华人祭祖延续孝道的传统节日。港府亦特定清明节为公众假期,为市民祭祖及家庭团聚提供方便。今年清明节气温高达摄氏30度,为历来第二热清明节。虽无雨纷纷的哀愁,但各区坟场仍出现人潮,不少孝子贤孙登山拜祭先人,慎终追远。清明节前后,新界部分家族还会加拜“太公”,沙田曾大屋曾氏则保留拜“福德公”等传统习俗,感恩祖先福德荫护后人。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意即: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古的祖先,百姓的道德风尚就会趋于淳厚了。清明节拜山祭祖,是港人的传统习俗。

昨日一大早,通往几个坟场的交通路线异常拥挤繁忙,大排长龙。比如葵芳地铁站通往荃湾华人永远坟场的九巴线,有多达数百人等车,乘客需排三行打蛇饼,等候半个小时以上才能上车。

不少家庭一家大小手捧鲜花,拎着三牲及一袋袋纸扎祭品上山祭祀。市民陈婆婆带同儿女、孙仔及外孙等一家大小十几口拜山。她说,祖先太久远,小朋友接受不了,最远能接受的也就是太公太婆,即她的父母。故带他们来拜太公太婆,“希望他们对长辈或者已经不在世的一辈有一个追念。会告诉他们,拜祭的人是哪一位,他们以前是什么样的,他们现在不在世了,我们要在此记住这个人。”

追忆故人 更珍惜眼前人

张婆婆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同家中侄女等十几口人,去拜祭已故的弟弟、姨妈、父母,接着会去粉岭拜祭大哥,还带上了丰厚的祭品。“带着金银衣纸、烧肉、鸡、生果,及弟弟爱喝的酒,鞠个躬,同他讲一些开心的事情。”张婆婆说,拜祭是一种追忆的形式,“更加懂得珍惜眼前人,在生时对他们好就足够了。”张婆婆弟弟的两个女儿,还给爸爸带来了T-Shirt,打算烧给父亲。

岑婆婆带着儿女和孙儿、外孙等一家十几口祭祖拜山。(宋碧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今(4)日是清明节,不少市民带备香烛冥镪、三牲祭品及鲜花前往扫墓。(宋碧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慎终追远 延续道德古风

潘先生父亲过身七八年,每年他们三兄妹都会陪同母亲,拜祭父亲及祖先。他说:“爸爸生前钟意饮食,因此,带了烧肉、鸡及酒等。除了拜祭父亲,都有一种慎终追远的意思。”

胡先生一家十几口聚首一起拜山祭祖。胡先生感慨地说:“人到了一个年纪,差不多40岁左右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感情的维系。年轻人的世界不同,他们的思想方式很不同。”他称时代不同,年轻人对传统的重视程度亦不同。时下一年一度的祭祖,变成难得的一年一次的亲人聚餐。维持这个传统习俗,除了拜祭先人外,还难得有机会同姐弟等一家见面,维系感情。

胡先生的90后女婿直言:“上一代同这一代之间好难沟通,上一代思想较传统,这一代人很现代。习俗不同,各自想法不同。”他说,他八九岁时由大陆来香港,因广州人由小到大都追随祭祖的习俗,因此,年年都会陪同父母返乡下祭祖,亦因此,很自然接受这种习俗。

沙田曾氏沿袭传统表孝心

有150多年历史的沙田“曾大屋”,是香港仅存的最大客家式古迹建筑。曾氏家族第六代后人曾先生说,今年仍维持传统的春、秋二祭,三轮“拜山祭祖”传统。上个月25日全村几百人去筲箕湾山上拜祭“福德公”和家族祖先“曾三利祖”,上个礼拜拜祭自己本家祖先,阿爸、阿妈及阿爷;昨日清明节正日则拜祭自己的先祖,太公太婆。

依照传统,他们带上“三牲”,即烧肉、鸡、鱿鱼和水果香烛等拜山祭祖,每个家庭全家人出席。

被问到年轻一辈是否愿意接受这种传统的祭祖方式时,曾先生说,因孩子从幼年已参与这习俗,已经成为他们的文化和生活的一个部分。而延续此传统,也是为了延续孝义之心,懂得感恩及追踪溯源。

至于拜祭福德公,乃沙田曾家独有的风俗。相传清朝时期,曾三利两兄弟从广东梅县五华移居香港筲箕湾,靠打石为生。某日看见山上有灯火,发现一副无人认领的骸骨,故收起埋葬,不久,“买入几缸咸鱼,下面有金银”,曾氏相信是“做善事有善报”之福,从此改变命运。曾家将孤魂作为“福德公”,每年清明都前往拜祭。

民俗专家:清明习俗香港保留得好

谈到香港清明祭祖习俗,香港民俗掌故专家周树佳表示,清明节主要是拜祭较近的祖先,比如近三代内。远的祖先,即通常说的“太公”,多留至重阳节再祭拜。

不过,也有特例,比如新界客家人比较重视清明祭祖,如西贡及八乡的客家村,均有拜大太公。另外,新界五大家族之一的邓氏家族,因部分太公较有钱,故保留清明、重阳春秋二祭均拜“太公”,而且同场举行“太公分猪肉”仪式,即向后人派钱。不过一般新界围村人主要是重阳节时,才拜太公。沙田曾大屋还有拜“福德公”,也算是特色。

他认为,在传统节气中,港人相当重视清明节,孝子贤孙也舍得购买祭品,令祭品生意大旺,而清明节坟场大排长龙,均属难得一见的场面。

在全球华人圈中,周树佳认为,香港清明祭祖传统,算是保留得相当好,这有赖于英治时期港英政府对华人传统习俗的推崇和重视。他们不仅容许港人保留中国传统,而且将清明、中秋列为公众假期,较大陆做得好。

中共破坏传统文化 大陆扫墓“变味”

中华传统中,祭祀敬神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其重要性排在军事之前。清明祭祖自周朝开始,到唐朝成为官方节日。是谓“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不过,中国共产党篡权之后,对中国文化的“革命”从来没有停过,其中大陆的祭祀活动,包括清明祭祖等表达子孙孝道的活动被禁止。不少家族的祠堂被打烂,甚至祖坟被挖,包括被视为儒家圣地的孔庙,以及孔家氏族的祖坟,无可避免惨遭毒手。儒家思想重视家庭伦理,其中“孝”占了极重份量,“百善孝为先”。中共“批孔”及文革时强迫亲人之间划清界线、互相揭发,摧毁了这个传统美德。

儒、释、道信仰给华人建立了一套非常稳定的道德体系,传统文化中贯穿着“天、道、神、佛、命、缘、仁、义、礼、智、信、廉、耻、忠、孝、节”等。中共为巩固政权,使其败坏人伦的思想:无神论、消灭家庭、取消民族、阶级斗争、取消祖国等在中国立足,在文革时三教齐灭,破坏珍贵文物,使华人失去了道德的“根”。

虽然中共所谓改革开放之后,大陆各地民间都有恢复清明扫墓祭祖等习俗,但在中共舆论控制下,以及遭其破坏传统文化后急功近利、道德下滑的社会风气中,扫墓活动也变了味。比如南京一公墓推出微信“代客扫墓”服务,逝者家属还可通过“直播”全程观看。甚至还有“代客祭祀”等新祭祖模式,声称又环保又节省时间。

对于“网络祭祀”,红磡福兴隆豪记扎作负责人余英豪接受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采访时,曾批评是儿戏,“侮辱我们中国人”,因为传统的活动需身体力行去做,丰俭由人,但不能取消,否则这样发展下去,中华传统就会消失。

事实上,华人在清明节祭拜的不仅仅是祖宗和先人,也隐含对天地万物的感恩。先人已归升,成为天地的一部分,而后来者需要在清明时节敬天尊地,感激万物生长。一个没有感恩的文化,不可能发展出伟大的文明。◇#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重阳祭祖 开平同乡会秋祭扫墓
香港重阳祭祖拜足一月 传承孝道近千年
【节气】清明三月节 天清地明化物华
官方牟利民间攀比 清明节何时变了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