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人趣闻:识得能臣、良将、君王
从古至今,相人术是一门很卓越的能力。如果能够准确看人,学会相人,就会使很多问题化繁为简。无论古时帝王用人,还是现代公司选拔人才,能够准确看人,也会找到较合适的人才,使其能有用武之地。中国史上就有不少人,善于相人,看人看得很准。
李悝相人五项原则
《史记‧魏世家》有一段,说到魏文侯想提拔一个人担任相国,但不知道应该选谁,他觉得魏成子和翟璜两个人都很不错。
于是他对贤臣李悝说:“先生,您曾教寡人一句话‘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寡人需要一位良相辅佐国家。现在有两个人选——魏成子和翟璜,应该选哪一个?”
李悝认为自己不是近臣,不敢回答。魏文侯让他直说无妨。于是,李悝便谈到可以观察人的五个方面。
“居,视其所亲”,看他平常都和谁在一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同理。
“富,视其所与”,如果这个人很富有,应当观察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从中可以观察他的为人,是贪是廉,是怜悯还是凶残。
“达,视其所举”,如果一个人身份地位显赫,就要观察他能够推荐哪一类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意思。
“穷,视其所不取”,当一个人陷入困境,察看他的意志取向,是进是退,如何取舍。他的人生取向,代表着他的价值方向。以此观察他的意志力,以及是否善于坚持。
“贫,视其所不为”,一个人生活清贫,就要观察他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人在贫穷的生活中,很容易因为生计做一些不法之事,以此可观察他的善恶和守法程度。
李悝说完这五条相人法,对魏文侯说:“如果一个人具足这五条,就足以担任相国了。”魏文侯听到这几则相人法,说:“先生,您的话使寡人的心安定了下来,知道怎么决定人选了。”
魏成子为相 翟璜由愤怒转为心服
李悝拜别国君后,回家的路上经过翟璜家。翟璜问他:“今天,我听说君上找先生商量谁能做相国。结果如何?”李悝说:“魏成子可做相国。”
翟璜一听,愤怒地说道:“我哪儿不如魏成子?大王缺西河太守,我推荐合适人选弥补空缺。大王担心邺地,我推荐西门豹去治理。大王想要攻打中山国,我推荐大将乐羊。大王攻下中山国,缺少镇守的大臣,是我推荐了先生。大王的儿子没有师傅,是我推荐了屈侯鲋。我哪一点比不上魏成子?”
李悝平静地讲述了他所进献的五条相人法,因而肯定魏成子一定能成为相国。李悝接着说道:“魏成子的千钟俸禄,百分之九十用来招募人才,只留百分之十给自己用。他招募的三个人才——卜夏子、田子方、段干木,推荐给国君,如今大王都以师相待。而您推荐的五个人,只不过是大王的臣子罢了。您又怎么能和魏成子相比呢?”
翟璜想了一想,对着李悝躬身而拜,说:“我翟璜是一个粗人,有失应对。我愿意做您的弟子。”后来如同李悝所说,魏文侯最终选择了魏成子担任相国。
庞晃看准杨坚 一心追随
隋朝时期,有一位大臣庞晃看人也是很准。
隋文帝杨坚还未显达时,有一年出京担任随州刺史。中途路过襄阳,卫国公宇文直请庞晃拜访杨坚。
庞晃看出杨坚日后富贵非同寻常,于是和他结为至交,二人感情非常好。等杨坚离任,返回京师时,庞晃在襄阳迎见他。
有一天,庞晃对杨坚说:“我看你相貌非常,将来你当了皇帝,请不要忘了我。”杨坚笑着说:“你怎么乱说话呢?”
这时,有一只雄鸡在庭院里鸣叫,杨坚对庞晃说:“如果你射中了有赏。将来我若有富贵那一天,就以此事作为应验。”庞晃张弓射箭,一箭射中了雄鸡,杨坚拍着手掌,大笑着说:“真是天意啊。你竟然能感应天意,还一箭射中了。”
此后,庞晃追随杨坚,一直是杨坚的亲信。杨坚登基称帝,建立隋朝后,一天他对庞晃说:“昔日,你一箭射下雄鸡的征兆,如今也得到应验了吧?”
杨坚一直记着庞晃说过的话,为兑现昔日的约定,于是晋封庞晃为国公,授予他右卫大将军之职。
田忠良看准伯颜 可助忽必烈完成一统大业
元朝时期,有一位大臣田忠良,看人也是很准。
至元十一年,阿里海牙上奏忽必烈,恳请率十万大军攻打鄂州(今武汉武昌)。这一兵征大事引发朝臣激烈的争论,元世祖忽必烈一时难以决断。
下朝后,忽必烈密召汉臣田忠良,问他出兵这事是否符合天象?田忠良说:“这是天命所赐,难以违背,应当力行!”于是,忽必烈决定顺天意而行,但还需要一名统帅。
忽必烈选定一人领兵。他命田忠良为群臣观相,看看哪一个人合适。田忠良站在殿上,目光环视一圈,最后目光停留在伯颜身上,说:“如此伟岸的大丈夫,当然可成大事。”忽必烈笑着说:“正是伯颜。”
伯颜,原本是忽必烈胞弟旭烈兀的使臣,从伊尔汗国不远千里来到中原。忽必烈赏识他的才华,就把他留在身边。田忠良看人很准,甚至看到了元世祖心中的领兵人选,忽必烈笑着说:“田卿,你真是善识朕心。”
这几位臣子看人很准,李悝看准魏成子能作相国;庞晃看准杨坚能够做皇帝;田忠良看准伯颜能够统领大军,协助忽必烈完成一统大业。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才能,推荐人才也会恰当,辅佐国君如鱼得水。这就是相人的妙处所在。#
参考资料:
《史记‧魏世家》卷四十四
《元史‧田忠良传》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
《隋书‧庞晃传》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