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这位农民将一双儿女培养进了全国名牌大学 其秘诀太棒了

作者:李耘

中国大陆有位农民小时候因家穷没念过书,没什么文化教育孩子,但他又不能由着孩子瞎混,就想出一个办法,让孩子反过来教他。这样,他成功地将女儿、儿子送进了全国名牌大学。

据媒体报导,这位父亲每天等孩子放学回家,他就让孩子把学校老师讲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孩子做作业,他自己也跟着在旁边读读孩子的课本,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去问老师。

这样一来,孩子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学习的劲头就甭提多大了!哪怕是别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热火朝天,他家的孩子也不为所动,就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大学……

这位家长的作法其实包含了五个方面的秘诀,给人很大启发。

启发一:让孩子翻身“当”老师 爱上“学习”

孩子学习的最佳境界是不管什么情况,有没有利益的诱惑,都能自发地主动地学习,自觉把学习当成自己生命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事情,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享受,有成就感。所以,让孩子“当”老师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形成一种习惯。

这样,孩子自然就多学了一些知识,有所进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感,培养出学习的热忱和动力。并且,孩子还能挖掘学习潜力,取得他真正应有的学习水平。

启发二:让孩子得到赏识

孩子通过给父亲讲学,一方面巩固了知识要点,另一方面获得了信心和动力,从父亲那儿得到了种被重视的感觉。

赏识是教育的真谛,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他内心充满自豪和信心,这时他们特别需要有人来分担快乐,分享成功。所以,父母找准时机,创设情景,恰当地赏识孩子,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忱。

启发三:增强孩子的自理与独立能力

农民父亲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无法辅导孩子学习。表面上看是件坏事,但换个角度看也是件好事。

因为父亲知识的局限性,儿女们只能靠自己去独立思考,去找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或许孩子会因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无形中培养了孩子自理和独立能力。

启发四:倾听孩子的声音并真诚地作出反应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某一特定时期家长的态度,很可能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行为模式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应对不当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倾听吸收孩子的意见,体会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也不能掉以轻心的。这位农民家长的办法,很自然地将倾听孩子的声音,融进了他们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启发五:放下架子 跟孩子“好好说话”

有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和孩子平等交流的重要性,他们说话或做事时,很容易不自觉地自带“高高在上”的腔调。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发展”成叛逆性格,从而厌学。而这位农民家长的办法恰好是放下了架子,能跟孩子“好好说话”,和孩子成功交流。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