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年圣诞夜的前一天,我与先生(之后提到他会简称为S)兴高采烈地去医院照五个月的超音波。刚躺下来没多久,医生的表情就转为凝重。她问我确定怀孕二十周了吗?因为胎儿看起来非常小。她紧急帮我们安排几天后,在另一个专为胎儿设的部门做更详尽的追踪与检查。怀着不好的预感,我们心惊胆跳地撑过了圣诞假期。检查就排在我生日的前一天,就在那一天,我们发现胎儿已经没有心跳了……那是我最难过的第二个生日;第一次是在十年前刚离婚的时候。
怀孕五个月才失去肚中的宝宝让我伤心欲绝,我只想在墓地里和孩子一起永远躺下。回想刚刚离婚时,连一丁点面对分离与痛苦的能力都没有,只好匆匆离开娘家台湾与夫家香港的一切,绕过大半个地球逃到欧洲来。十年后我发现自己不一样了。这一次,我决心不再逃跑,鼓起勇气回应死神的凝视,望向那深邃不可见底的瞳孔。我发现里面除了骇人的黑洞──只要掉进去了,很可能永远逃不出来──也隐约闪烁着一丝神秘的光线。
几年前为了完成心理治疗的硕士论文,在伦敦参加了罗曼尼逊的工作坊。他说我们之所以想写这些题材,其实是被召唤的,并不是自己以为有兴趣、决定要写什么,而是那个主题来找我们,跟存在于家族过去、祖先、文化共业、集体潜意识等的未竟事物有关。
记得电影《魔戒》第三集中,被亚拉冈召唤的亡灵战士,因为背弃了当初的承诺而无法得到安息,除非后代有人记得他们,获得实践承诺的机会,亡魂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当时论文的进度严重卡住,只希望透过工作坊获得些许突破。还记得轮到我在课堂上给老师做个案练习当示范的时候,接受到的讯息是──要完全投降与臣服于召唤我的主题。
没想到几年过去了,才能真正明白在工作坊收到的讯息。因为离婚,我念了心理治疗,进而完成关于解梦的毕业论文,现在又因为小产而让这本书诞生。当初我选择臣服的时候,绝对想像不到会透过这些事件的发生来帮助我完成召唤的主题。或许离婚与小产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唯有如此,有些故事才有机会被诉说,有些讯息才能被传达与听见。
本来以为我在写书,后来变成书在带领我成长、改变。执著且放不下的、情绪上过不去的就写不出来,只好搁笔,静静等待,直到有新的领悟或突破为止。虽然到现在我都还是不知道命运的点究竟如何串连起来的?自己又是为何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或许我永远不会明白、也不需要明白,只要用敬畏的心情……臣服于召唤。
《失去之后》这本书的主题很沉重,围绕着失去与哀悼,人生中最难面对的重大失去:婚姻与孩子,我都经历过了。传统的社会文化不提供一个温暖的怀抱,安慰受伤的灵魂;不是怪人做错了什么,就是冠上天生命不好的污名。学校教育也没教导过怎么陪伴正在哀悼的人,除了节哀顺变,身边的家人、朋友几乎没有人知道该跟我说什么。
离婚之后我也自责了好多年,不断追问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现在我知道,不需要承担社会对于遭遇不幸的人所加诸的无声挞伐,或是莫须有的批判与苛责,反而更应该正视陪伴与同理心的重要性。
如果你/你正面临生命中很难面对的失去,身边却没有人懂得陪伴,希望这本书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如果你/你想好好陪伴正在经历失去的朋友,希望看完这本书后也有些帮助。
──本文摘自【失去之后】/时报出版
【作者简介】
Claire Chien,台湾大学工商管理学系企业管理组毕业。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不适合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从此踏上了自我探索与心灵成长的漫漫长路。虽然辛苦,但沿途的风景实在太值得,决定一直待在旅程上。目前与先生定居英国。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