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法修正 松绑偏乡教育体制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8年02月05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黄玉燕台湾专题报导)为改善偏乡与原民部落困境,以及僵化的教育体制,中央法规研拟“实验教育三法”(《高级中等以下教育阶段非学校型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学校型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公立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委托私人办理条例》)于103年上路后,公立实验教育学校虽增加,但私校却未见成长,立委张廖万坚等多位委员透过实地考察,了解“实验三法”仍有诸多限制,导致实验教育窒碍难行,因此提出修法并于2017年12月29日通过三读。
修法主要在“放宽实验教育学校的人数”及“公立改办的校数”,让各地办理实验教育更有弹性;以及未来实验教育可向上延伸到大专阶段,其中,关于公私立实验大学的设立已获通过,但“公办民营的实验大学”则决议暂缓。
修正案也针对“转学学分采计协助”、“土地取得”、“外籍师资来台规范”等法规的增订或修正;期待在政策松绑下,能为日渐少子化的台湾教育注入更多活水。
此外,为顾及偏、原乡部落,无法使用一般学校教育型态,在法条中将之排除在行政区域与教育阶段的比例限制外,让原民学校不受其限制,偏乡则可透过例外特殊状况来放宽限制;如此既可保障偏乡及原民学校的教育发展与办学弹性,也不会过于冒进、扩大尚处实验阶段的教育规模。
全台首家偏乡原民实验小学揭牌
“实验三法”103年上路,106年8月原台中和平区达观国小,正式更名“博屋玛”小学揭牌,为全台首家偏乡原民实验小学。校名由社区公投决定,具养育、传承、兴旺的意思,学校有九成学生是泰雅族,六成老师为原住民;课程融入泰雅文化,贴近原民生活素材,让偏乡原民学生不仅爱上学习,连一般学科也没落下;办学成果甚至吸引原民家长跨区把孩子送往博屋玛,在偏乡蔚为奇观。
催生第一家原民实验小学,校长比令亚布功不可没,他说,102年到达观小学时就立下方向,要把祖先灵魂找回来;但筹备过程头一个反对的就是学生家长;他说,许多家长害怕孩子因此失去竞争力,甚至认为“原民已经有加分,又何必去自找麻烦?”
第二个难关是教材如何产生?将传统泰雅文化融入现有教材,这是从来没人做过的事。因此,老师的意愿相当关键,所有教材的产生,必须利用课余完成,就像去年整个暑假都在赶工。
比令说,为准备教材,老师们挪出2个下午反复讨论,所有课程皆由老师开发,还结合在地泰雅族耆老民族工艺师、部落长者、里长与家长,共同完成25个主题、200多个单元教材;主要分布在社会、体健、艺文等学科;但一般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英语、国语、自然、生活等,也都尽量采用泰雅文化及生活的素材。
经2年的准备,博屋玛小学揭牌,连校名都是经过耆老们反复推敲、社区居民参与公投敲定的;比令说,老师们的工作量吃重,但使命感凝聚了大家,也培养出同舟共济的情感。以往民族教育都不是正规课程,也不受重视,现在放在正规课程里,孩子对课程的重视度、兴趣提高,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度也提高。
比令说,博屋玛的小孩每天都有户外教学课程,足迹走遍附近商家、机构、活动中心、教堂,或上山认识狩猎途径;此外,学生也要下田种小米,老师和部落的耆老会教小朋友认识泰雅的米食文化。
由于上课直接使用泰雅族语,孩子的母语表达能力好,让许多自小离家、失去母语能力的家长相当感动,还反过来向孩子们学习。
课程泰雅化 学生基本能力提升
至于家长最担心的竞争力问题,比令引用“台湾学生学习成就评量资料库”(TASA)的数学检测成绩为例,显示全国平均成绩54分,台中市平均56分,而博屋玛平均76分;此外,国语全国平均72分,台中市74分,博屋玛则为77分。过去偏乡常被说成是文化不利地区,主要是教材课本与山上生活脱节,一旦教学改变,孩子的学习也不一样。
教务主任林志宏举一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出题用泰雅文加减法,主角从过去教科书常见的小明、小华,变成泰雅的Turay和Yobuu,题材从苹果、水梨变成和平产业甜柿,让数学泰雅化。
小校强推实验教育 家长连署抗议
也有小校为争取生存空间,试图发展特色教育,期待吸引学生就读,而遭家长连署指控。台中市黄竹国小因连续2年未招收到新生,传出校长为避免废校命运,在未经教育局核准及家长同意即实施“实验教育”,强推的结果是课程严重落后,家长于106年1月连署指控要撤换校长。
据家长指控,黄竹国小仅16名学生,校长从学期一开始就取消正规课表,如国语、数学等课程,另聘校外讲师安排山野教育、菜园拔草、登山健行等体验课,导致正规课程被压缩,事后也未补课,开学2个月已落后39堂课,有教师反映课程无法按课纲上完、也没用。
家长们气愤校方让小二和小六学生混龄上课,连署控诉校长拿学生当实验品,牺牲孩子受教权益,要求教育局撤换校长。校长刘倩梅事后坦承,“确实实验教育授课,走得比申请进度来得快。”
4年转4校 资优生落脚偏乡小学
但小校人数少、弹性时间多,所谓适性教学方式,也被多数老师采用。被父母一度视为“过动儿”,最后经医师检定为“资优生”,五年级的曾苙铭因无法适应一般学校体制规范,辗转于台中多所小学,也经历过“在家自学”,直到第四次转学终于落脚黄竹国小。曾妈妈形容,主要是看中黄竹国小是全台中最小的学校、仅12人。
不喜欢填鸭式教育,认为理解了就可以,反复练习写试卷的教学方式,加上无弹性的班规,让曾苙铭极度抗拒上学。曾妈妈说,一次全班参观图书馆,因被馆中的一本图书吸引,未即时回教室而被导师罚站教室外,另曾苙铭非常难过,“无法理解没做坏事,为何被体罚?”
来到黄竹国小,曾妈妈形容,曾苙铭每天早上就拿着捕虫网,准备下课时去捉昆虫,这里的环境让他感到自在,这2年多,看到他在黄竹与同学有互动,个性也改变许多。
曾任黄竹国小校长7年,现任代理校长陈武枪说,30年前黄竹里因被规划为水库区,只准迁出、不准迁入,人口逐渐流失。300多学生数逐年下降,921地震后,校舍重建,学生人数未见起色,民国92年接任,全校仅剩20多人。
对于前任校长推行“实验教育”失败,他认为,与家长缺少沟通及实验教育需经专家指导,并涉及教材编辑等问题,若无谨慎规划,难免会出问题。
不过,黄竹国小也肩负当地生活重心,社区活动中心就盖在校园内,除供村里开会,也是孩子雨天时的室内活动场所。陈武枪说,有人说小校的存在是浪费社会资源;但他认为,许多价值是金钱无法计算的,如同这位无计可施的家长,最后把家中特殊的孩子送到黄竹,看到孩子在这里有了改变与成长,未来对社会可能是少了负担,多了一位菁英。
小校弹性大,陈武枪说,其实针对不同小孩特性,采取适性教学,就能引导小孩成长。而黄竹在课程设计上,也能配合教材与在地特色进行户外等教学,例如12个孩子可安排一起参与社团活动。他认为,只要抓住实验教育的精神,掌握多元学习,不一定要正式挂名实验学校,也能让学生受益。
责任编辑: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