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朝乾隆时期,一天,台湾诸罗县县令正在公堂裁判民事,一只狗突然跑进来,咬住县令的衣袖叫个不停,像有什么话要说。县令觉得奇怪,便叫一衙役随这只狗去看看有什么冤情。那狗好像懂得县令的话,松了他的袖口,带着那个衙役出了东门,在一排篱芭前停下来,一面汪汪地叫着,一面用前爪在地上扒来扒去。
衙役见了这种情形,晓得地下一定有什么东西,便向附近人家借了把锄头,掘开来一看,却是十八具尸首。惊骇之余,便立刻跑回去禀告县令。
县令听了报告,便带相关人员到现场验尸。只见十八具尸体,个个全身伤口,面目全非,手里握着一把缺口像锯齿一样的大刀,贼兵不像贼兵,官兵不像官兵,心里觉得非常奇怪。死者身上又没有任何证件可以查考,只好回到衙内公布认尸。
第二天,便有人向县令报告,说是十八义士的尸骸,同时把他们出城英勇杀敌的事迹,描述了一遍。
原来,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天地会成员林爽文组织声势浩大的人马,先后占领彰化、淡水署和凤山县后,自封为皇帝,并派“王作”为征地大元帅、“王芬”为平海大将军,领兵去围攻诸罗。诸罗县的武官“董启挺”、“李中扬”等先后应战都被王芬所杀。
乾隆皇帝接到“台湾全部沦陷”的奏章后,命台湾镇总兵柴大纪率二万兵由安平、鹿港登陆征剿,把林爽文队伍逐至山上,诸罗之危解除。第二年(1787年)春天,天下起倾盆大雨,日夜不停,河川泛滥,平地水深数尺,田野村庄全被洪水淹没。
这时柴大纪所领的清军,扎在低洼地区,被洪水卷去十之八、九,所剩无几,作战能力丧失殆尽。林爽文的人马在高山上,一点损失都没有。因此他们去而复返,又把诸罗城团团围住,昼夜攻打。同时要求城内官兵投降,威胁说若不投降,将会被全都杀光。
城内官兵及百姓们听了,都非常害怕,终日惶惶不安。不过,有一位壮汉高喊:“我们不能坐着等死,要活命,只有出城杀贼!”随即,有十七个壮汉跟着他,每人握一把大刀冲出了城。他们来到敌阵左冲右突,锐不可挡。王作把令旗一挥,所有敌兵都向十八人拥去,把他们困在核心。
由于敌兵人多势众,十八人由上午直杀至下午,杀得精疲力尽,最后全被杀害。由于他们慷慨战死,唤起了诸罗全城的民心士气,在粮尽援绝的状况下,军民同心,上下一志,誓死不降。直到陕甘总督福康安率九千人赴台讨伐,诸罗之围才告解除。
福康安平叛后,把诸罗军民苦守危城的事迹上奏朝廷。乾隆皇帝对诸罗军民之忠义大加赞许,并昭令将诸罗改为嘉义。同时命令台湾府筹建福康安生祠,以表彰他的功劳。但,十八义士好似被人遗忘。
县令听了很是感动,就拨出一笔专款,为十八义士兴建忠祠庙。在落成的那天,县令亲自主持祭典。正在拈香膜拜的时候,先前那只狗又来了,绕着县令摇头摆尾,好像依依不舍,又像是感激、惜别的样子。接着又对十八义士的灵位“汪、汪、汪”的叫了一阵,便一头撞在石阶上,死了。
“有义士,更有义犬!”县令慨叹地说。
于是命人把狗也埋在十八义士旁边,一齐享受千秋的香火、祭祀。因此,后人便称他们为“十九公”。
十九公的庙,现在还在嘉义市内,仍然香火鼎盛。庙内有块“为国救民”的匾额,还有一副“忠心御贼除民书 义气捐躯报国恩”的对联。
沿革记载死者为李甲、萧等、高长、陈车海、陈寿木、吴用、吴远、吴仁寿、廖金、车勇、车寿海、刘胎、林桩、刘礼、王马、陈米寿、林忠、林小本。
台湾民间更相传清朝皇帝嘉庆君游台湾时,途经嘉义夜宿东门城内土地公庙,翌日见城外墓碑祭祀众者,经垂询知其缘由后,乃于原名十九公加封“忠义”二字,从此名曰“忠义十九公”。
责任编辑:陈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