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写给陈之藩的信中曾写道:“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这是现代人对钱财的另一种解读,含义是轻财仗义。每当发生大的地震灾难,很多人都会主动地捐献。人的天性自带着天良仗义。虽然古今生活的环境不一样,语言表达也不一样,但留下的故事,却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古时有一篇轻财仗义的故事:人们都被义士感动到想买下黄金,为他铸造真人像。是哪位义士呢?我们来看看朱生的故事吧!
徽州有一位读书人,人们都叫他朱生。朱生天资聪颖,很会读书,他十二三岁时父母就死了,于是他成了孤儿。
他的一个同乡到嘉兴做生意,开了一间商店,就把朱生也带上了,这个同乡就成了朱生的师傅。朱生跟着店主学做生意,因他为人诚实勤恳,做事又干净利落,很受店主的喜欢。几年后,他事业小有所成,积蓄了百两银子,就想回家娶亲,完成父母早早为他定下的婚约。店主答应了,想到他的百两银子可能不够,就又资助了他一百两,选好吉日就送他返乡。
奇怪的是,他走了不到十天就又回来了。店主很吃惊,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朱生说:“我在半路遇到了强盗,银子全被他们抢走了。只好空着手回来,婚事是办不成了,再等一二年吧。”店主听他这么一说,也很替他惋惜。
其实,朱生返乡时,晚上借住在一家旅店里,半夜他听到隔壁传来两个妇人的哭声,声音十分的悲哀凄凉。他向店家打听是怎么回事?
店家说:
“这是一对婆媳,婆婆从少守寡,好不容易将儿子养大成人,还给他娶了一个贤惠的媳妇儿。但结婚才一年,就碰上了灾年。一家人饥馑难耐,为生计所迫,儿子就去四川当幕僚,往家寄钱赡养母亲,他的媳妇也做刺绣手工赚些收入,贴补家用。
“但最近因川军和楚军打仗,道路不通,至今已有三年没有儿子的音讯,是死是活,全然不知。现在兵荒马乱的,又是荒年,物价暴涨,柴米油盐贵得都跟珍珠一样,一家人难以存活。昨天有个媒人来说,有一个富家子看上了她的媳妇,愿出三百两银子纳她为妾。婆婆、儿媳彼此舍不得对方,所以哭了整个通宵。”
朱生仔细问明了店家这对婆媳的家世和儿子的姓名、年龄、相貌后,就回到房里。他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又以儿子的名义写了一封假的家书,来到这对婆媳的家门前,对婆婆说:“我去四川贩货,和你的儿子是莫逆之交。今天运货回来,你儿子嘱托我把二百两银子和这封信带给你们,请你收下。”
老人家听了破颜而笑,她想多留朱生坐下,详细地了解一下儿子的情况。朱生说:“你儿子情况非常好,发财上万,不久就要回家了,想必信中都详细明说了。因我还得赶路,没时间再细说了!”朱生说完就告辞了。他绕道回到客栈,给家里的亲戚写了封信,借口说路上被盗,婚期要推迟。他把信寄出去,自己就返回嘉兴的店里。
一年多以后,朱生又攒了一些钱,再次启程回家。这次他还是住在那家客店。他向店家询问那家婆媳的情况怎么样了?店家说:
“上一次,我把她家的情况告诉你之后,当天就来了一位客人,带着她儿子的家信和二百两银子去找她,放下钱就走了。那婆婆得了钱,立即取消了富家的婚约。
“但谁又想到,没过几天,她的儿子忽然回来了,发了大财,足足有十万多两银子,现在成了大户人家。那儿子说,他没有托人往家捎钱捎信。所以他想到,可能是神明怜悯他母亲苦守贞节,怜悯媳妇贤惠孝顺,所以悄悄地保佑着她们。”
朱生心里欣慰地笑着,不住地点点头,他什么也没说。
朱生回家完婚后,在家里住了一年多,就又启程前往嘉兴的店里。中途,还是在那家客店歇脚住宿。一天,他偶然到客店外逛逛,恰好遇到隔壁的老婆婆。朱生见了她,赶紧躲进了店里。
不一会儿,老婆婆的儿子衣冠整洁地来到客栈,邀请朱生到他家里去。朱生不去,那位先生笑着说:“刚才我听客店老板说你擅长书法。现在,我要给远方发一封信,但我自己不会写。我的秘书外出办事去了,所以恳求先生帮我写封信!”朱生只好照办。
朱生写好信后,交还给老婆婆的儿子。一会儿,那位老婆婆领着儿子、儿媳,穿着严整地从里面出来,一齐跪倒在朱生的面前。一家三口向他叩头致谢,感谢他的大恩大德,保全了一家人。
起初,朱生不承认,但老婆婆认得他,又有店家出来作证鉴定,朱生见瞒不过去了,只好承认:“我只不过一时起了恻隐之心,也是上天怜悯婆婆苦守贞节,嫂夫人又很贤孝。这都是上天借着我的手在办这件事,我怎么敢贪天之功呢!”朱生和老婆婆的儿子就结为金兰之友,成了结义的兄弟。
嘉兴的店主听说此事后,惊喜地说:“原来我以为朱生仅仅是个诚恳的老实人,没有想到他还能见义勇为,做了这么大的好事,也没有放在心上,将来他必有厚福!”因此更加信赖他。
店主去世前,由于他的孩子还很幼小,店主就把整个店铺都托付给朱生。和他约定,以十年为期限,待孩子长大成人后,到时把本钱还给他的儿子就行。朱生接手经营店铺后,店铺的盈利非常丰厚。
10年以后,朱生把本利结算出来,得银数十万。他想到,尽管之前有约在先,只把本钱还给他的儿子就行,但是毕竟主仆一场,不能辜负店主的大恩,于是就把全部财产的一半,分给了店主的儿子,两家都成了巨富。朱生的两个儿子,长子叫嘉吉,二子叫逵吉,都进入翰林(相当于现代中科院、社科院一类的部门),担任显要官职。
《坐花志果》有一首诗称赞朱生,他听到别人的哭声,心里萌生了善念,要资助他人。他轻财仗义、不图回报的善行令人感动,甚至人们甘愿买下黄金为他铸造一尊真人像呢!@
(事据《坐花志果》下卷 二二之《伪书保节》)
点阅【中华德育故事】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