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奇美《凝视日常》特展专题】

荷兰黄金时代直通车——当代写实巨擘哈勒曼特

文/记者黄捷瑄

人气: 73
【字号】    
   标签: tags: , , ,

2018年伊始,奇美博物馆推出当代荷兰艺术家汉克.哈勒曼特(Henk Helmantel)特展。“当代艺术看得懂吗?”对现代艺术理论有疑问的读者可能会这么问,别担心,今年73岁的哈勒曼特在艺术学院教学现代化的潮流中,选择并坚持写实技法不辍,经过半世纪琢磨卓然成家。

他的作品隐然透露出维梅尔(Jan Vermeer,1632~1975)的沉稳内敛、林布兰(Rembran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的朴实,直通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唤起艺术欣赏的惊喜与美好。

现代潮流中的“非主流”

哈勒曼特1945出生于荷兰威斯特厄姆登镇(Westeremden),自小展露艺术天赋,临摹林布兰的作品。1961年到1965年的求学时代,哈勒曼特受教于当时最杰出的写实画家,搭上扎实写实基础训练的末班车。

“那个时候现代艺术、抽象手法与个人表现当道,整个欧洲也酝酿着学运与反传统及反权威的氛围”专长西洋艺术史的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副教授于礼本形容:“他选择走写实绘画真的是一个少见的特例。”

但是哈勒曼特在多方尝试、思考及摸索下,仍然觉得写实是最能发挥他创作的路线,哈勒曼特自述,“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的局限,做自己最能发挥所长之事”,选择了这条“非主流”之路。

创作回报上帝恩赐

扎实的技巧及坚定的基督教信仰是哈勒曼特创作的两大支柱。他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天分是上帝的恩赐,必须努力将其发挥到极致,他从早到晚在画室勤奋工作,每日祷告,星期日坚持至教堂作礼拜。

住在中世纪的宁静乡村,哈勒曼特没有车子、没有电脑、从不度假,僧侣般的简朴自持。若说这是纪律使然,毋宁说是使命感的驱动。他说:“我试着勾勒一个和谐的世界,那是一个令人感觉美好的世界,一个即使情况艰困而仍有益于人的世界。”

扎实的技巧及坚定的基督教信仰是哈勒曼特创作的两大支柱。图为哈勒曼特在教堂中。 (奇美博物馆)

“极致的和谐”

哈勒曼特的静物画通常取材自日常所见之物,水果花卉、杯盘器皿、刀子、面包⋯⋯特别是有岁月痕迹的老旧物品。画家仔细刻划物件的形状、色彩、质感、光泽,以至于光影的变化,这些可以说承袭自荷兰绘画的传统。

同时,哈勒曼特也呈现出自己独时的风格,相较于17世纪将物件层叠为一个整体的构图法,哈勒曼特笔下的物件则具有“独立性”,但物件彼此之间在色彩、形状与位置上又同时具有和谐的关系。

“他注重刻划单一物件,少有的重叠安置让每个物件都具有值得被仔细观察欣赏的地位。”除了平视并列的安排外,画家也常采用俯视角度,于礼本分析:“它的好处是个别物件不会被遮住,每个物件的位置、形状还有颜色都可以独立起来,一目了然。同时,尤其能呈现物件的立体造形以及其中的多层次空间感与不同角度下的线条形状。”

光线是哈勒曼特作品和谐的关键所在,其整体氛围更贴近维梅尔,非常地柔和、内敛。图为作品《来自费赫特艺术品贸易公司的玻璃物品》(2011年,油彩.木板,79.0 × 98.0公分)。 (奇美博物馆)

一如画家规律生活的投射,这些物件彼此之间呈现出有条不紊的秩序,揉合对“色彩、光线、造形的精算”,让这些基本能够归结为几何形状的物件不但不流于森冷僵硬,反而同时能有温度与感情。

“他的构图总是显得整齐和谐,而光线的处理便是此一效果的关键所在。”于礼本说,此处的光线并非荷兰静物画传统中的想像式“均光”,也不是林布兰戏剧性的光线,而是属于“欧洲北方室内温和的自然光”,“其整体氛围更贴近维梅尔,非常地柔和、内敛”。

维梅尔,《倒牛奶的女仆》(约1657~1658年,油彩.画布,45.5 × 41公分,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 (维基公有领域)

摄影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随时可以用手机留下影像,但细究起来,镜头在光线特别强或弱的地方就难以发挥了。然而,艺术家却能同时结合逼真地模拟现实,以及构图巧思,来追求“极致的和谐”,如此机械忘尘莫及、超越现实的理想美,使乍看平凡的事物耐人寻味了起来。

“对哈勒曼特而言,这样的作品结合了仔细的观察与个人的想像,融合写实与设计,并非刻板的模仿自然,而是具有高度个人性的感官与记忆重现,而这正是艺术创作令人振奋与惊艳的地方。”于礼本说。

向林布兰致敬

本次展览有两件《林布兰贝壳》,分别是哈勒曼特在1977年及1999年的作品。透过贝壳的美丽,哈勒曼特叹服于上天的创造,17世纪的林布兰也相当喜爱这个主题。像林布兰一样,哈勒曼特并不图鉴式地描绘贝壳的纹理、形状等细节,而是让贝壳沐浴在光线下,更强调直接的视觉效果,以及光泽、质感,前缩法也让贝壳具空间感,融入了画家个人的感官体验。

林布兰,《贝壳》(1650年,蚀刻版画,9.7 × 13.1公分,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 (维基公有领域)

隐藏版签名

奇美博物馆典藏的哈勒曼特作品《黑瓶、锡盘、陶碗静物画》(1984年),可以从瓶子反射的室内场景,看到画家坐在画架前面对着观者,不禁想起1434年,北方文艺复兴画家杨.范.艾克(Jan van Eyck,约1390年前~1441年)就以这个手法见证阿诺菲尼夫妇的婚礼了。

“严格来说这是老梗,”于礼本解释,透过镜子或物件的光滑表面,画家得以在映像中暗示更多的空间、在场的人物、甚至是画家的自画像等,除了增加了画面内容意涵的丰富性、暗示性或象征性,也展现了画家技法的精湛与增添观视的乐趣,堪称荷兰绘画传统的一大特色。

“是老梗没关系,他一样可以把它画得很有味道!毕竟真正重要的不是新或旧;换个角度来说,能把老梗用得恰到好处,不失精彩,或许挑战性还要更高些。”她说。◇

《凝视日常》荷兰艺术家哈勒曼特特展,邀请您观看“另一个世界”。 (奇美博物馆)

《凝视日常》哈勒曼特特展

展期自即日起至2019年2月25日,售票及相关活动详见奇美博物馆官网://www.chimeimuseum.org/

责任编辑:羽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