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 张志强筹款兴学的艰钜历程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8年11月18日讯】在英国侨界提到张志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伦敦中华学校创办人兼校长、印支华裔社区总经理 、大英帝国(MBE勋衔)获得者。见到本人,会让人感到莫名的亲切,犹如一个家族的长者。
张志强先生是越南华裔,在越战结束后为躲避越共迫害,居家逃难,1979年在英国定居。谈到往事,他感叹道:“我们是难民身份,来到这里时一穷二白,既没‘才’,也没‘财’,只能凭借着我们的毅力和精神,奋斗几十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获女王授勋 登基庆典唯一受邀亚洲人
所谓的成就,就是指伦敦中华学校,其校舍1998年竣工,而所用经费,都是张志强先生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募捐筹款所得,而正是由于这一壮举,张志强先生在2010年获MBE勋衔。
2012年庆祝女王登基六十年纪念,受邀出席餐会,“我和女王一起用餐,我就坐在女王左侧,交谈了很多,谈到中文、社区的话题,老人家很赞同。”他还谈到一件趣事,“女王陛下问我的MBE是怎么得来的,我就说:‘你给我的,你怎么都不知道。’老人家就在那里笑。”
而就在这次会面几周后,英国就将中文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重点中学必须开设中文课。此外在女王60年登基庆典上,张先生也是120个受邀人士中唯一一个亚洲人,他还曾荣获大伦敦市长颁予服务社会的奖状。
筹款十六载 人贵自力
在刚来英国几年后,张志强先生发现,自己孩子的中文母语开始退化,而当时英国的中文教育非常不普及,因而萌生了自己创学的念头,但当时还不敢想像到能有今天的成就。
1982年学校成立后,虽然能借到一家英语成人学校的校舍来用,但张志强梦想能拥有自己的学校,并在1984年开始募捐,目标是一处价值50万英镑的政府老校舍,而筹款方式就是一笔笔的小额募捐。
“我请家长每个礼拜给我赞助1英镑(相当于今天3英镑),我记得清清楚楚,第壹年我们就筹到了3072英镑。”刚刚筹款时,张先生很少在家吃饭,因为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挨家挨户去找人募捐。
此外张志强还通过筹办一些社区活动来筹款,“以前侨社都很少做旅游等这些活动,我就去组织,通过剩下的经费,当作建校基金。”有段时间由于活动太过劳累,使得张先生身体透支,1992年在送人去机场路上,驾车时睡着,造成车祸,虽然无人受伤,但此后便不再举办这类活动。
“我这几年来,由于市府经费短绌,没有拿过地方政府经费,自力更生,放眼整个英国华人社区,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张先生对此十分自豪“我是有志气的人,人贵自力”。
不要钱 只要书
张志强先生在办学最开始时,除了校舍要租借外,连课本都是问题,因为当时华文教育书籍极少,“我是到唐人街一家图书馆,买了一本台湾的课本去复印,那时候复印也很贵。”
因一次偶然机会,张志强先生看到中华民国的中央日报,“我就写信给中央日报,告诉他我们在英国的背景,想要办母语教育,请求他们帮我们联系。”结果这封信几经周转,用了8个月的时间,从自由中国中心——驻伦敦台北代表处的前身,得到了回复。
很快张志强就收到了对方拨来的一千美金创校补助金,但被他给退了回去,“我要的是书,不是钱,我就将钱还给了他们。”就因为这个举动,张先生成了侨委会的名人,“他们说因为从来没有哪个学校是给钱不要的,只有这个英国姓张的,给钱不要,只要书。”
也正是这个原因,台湾侨委会一直给张先生的学校每年提供书籍至今。
心诚感天 筹款终成
虽然依靠小额捐款,到了1992年已经筹得了13万镑,但仍然距离目标50万有着不小差距,甚至有些家长认为无法达成,开始有人退出。而就在这时候,张志强遇到了一位贵人、已故的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
因为张先生的夫人在长荣集团的企业工作,有机会接触到张荣发,于是张志强先生就写信给他,据张夫人说,张总裁看过信后深受感动,当时就决定赞助60万美金,合40万英镑。
然而事与愿违,当时他们看到的那栋建筑,已经被卖出,张志强又不得不寻找新的地点,又花了两年时间,最终找到一处图书馆和公共浴室的所在地,也就是目前是伦敦中华学校的位置,但建筑费却是原来的两倍多。
张志强又不得不开始找财源,因为此时由于他已经在政府社区部门工作,知道政府有很多支持社区项目的经费,因此开始参加很多相关会议,并成功申请得到中央政府环境部门的一笔35万英镑资金。
此外他还通过申请乐透公司的一项支持社区服务的项目,得到38万多的赞助,“记得当时得知乐透同意给我们时,我高兴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这几笔钱加在一起,已经超过百万,但真正到承建开始后,发现依然不够,“当时每月有定期的建筑进程会议,我很怕去,”张先生心有余悸道,“因为每次都要增加预算,而当时捐款我已经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了。”
光是拆掉旧建筑就多花掉十多万,以及各种政府要求增加的设施,总共预算增加到了150多万,而当时因为校舍建设已经开始,张先生形容说是那时真是“骑虎难下”,欲罢不能。
当时学校董事会有人提议向银行借钱,但被张先生否决,“因为建学校是社区教育工作,不赚钱的,很多人都是义务工作,没有薪水的,以后还不上钱怎么办。我的观点就是有多少钱,做多少工作。”
最后张志强决定继续募捐,并作为表率,把相当于自己四个月工资的5千英镑捐出,结果终于又从各处筹得40多万。
但此时还短缺10万,而张先生此时已经感到用尽了所有,而且还有其它各种问题,张志强形容犹如三藏取经一般,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找的律师,中途律师行倒闭,又要重新找;我们的承建商,开工四个月后突然倒闭,也要从新找。”
此外还有各种流言蜚语,说他中饱私囊,私吞公款,这都让张志强感到难过,“我晚上睡不着,半夜起来,凝望着孔子和孙中山的图像,坐在那里想,祈望先贤赐我智慧,解决难题。”说到此处,张先生哽咽道。
后来这事被张荣发总裁知道此事后,决定再出10万英镑给张志强,但被婉拒,“我觉得张荣发给我们的钱够多了,做人要有骨气,不要成为别人的累赘,要自力更生。”
这件事也让张荣发总裁对张志强另眼相看,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外人看来,犹如亲戚一般。“我们现在和他们的家人之间还有来往,因为我们看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将张总裁的遗爱,继续发扬光大。”
人在做 天在看
最终这笔缺款,有如天意一般出现,因为之前倒闭的承建商有一项保险条款,再加上新的承建商的延迟违约行为,张志强又得到约十万英镑的偿金,刚好填补上尾款数额。
“我很相信这是天意,不为个人,为公家,能够感动天地,天地会用某种方式补偿你。我有五个孩子,都已成材,都是社会中有用的人,我都没有时间去教他们,结果老天爷帮忙教导他们。”
“我信天命,有使命感,如果做好事,有人来破坏,会受到上天惩罚。”
重视正统文化历史 成当地标榜
从建校至今,张志强先生坚持使用正体字教育,并认为简体字是在伤害汉字文化,同时也十分重视中华正统历史教育。
“我有教尺牍(写信)和中国历史,我有很深的民族观念,孩子如果要念中文,一定要学中国历史,我们不能忘本。”就连中华学校的托儿所的开幕日,也定在11月12日,即国父孙中山诞辰日,同时也是植树节,“我们是作教育的,也是树人,”
他说历史不会骗人,能从中看到世间的善恶曲直,“抗战史我也很了解,我曾去过卢沟桥展览馆,(那里写的)都是不实的,抗战不是八路军打的,主力是国民党的军队。”
如今中华学校已经成为了当地社区的重要组成,凡是当地政府要有一些举措,都需征求其意见,“之前政府请我们接待日本团、中国副市长团,拿我们这里当样本,能看到英国梦是怎样实现的。”
天下为公
回首往事,张志强先生直言,即便很多人都羡慕他,也赢得了很多荣誉,但成功的背后,很多辛酸是无人能知的,“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功利,很少会为社会贡献,利字当头。钱不是万能的,要讲道德,要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
“或许有一天我们不在了,我们的精神还会留在人间,这个才是无价之宝:天下为公。”
责任编辑: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