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8年01月10日讯】电影《芳华》在中国大陆上映,使得人们有机会关注和反思文革和中越之战这段历史。
影片中讲述了为了中共奉献青春的善良人最终被邪恶制度无情摧毁,以及中越战争的血腥残酷和变革时代中人物命运的无常。同为文工团演员的男女主角一个是先进模范“活雷锋”,一个一直遭到群体的羞辱排挤,两人被下放到连队后,一个在中越战争中失去了胳膊,一个精神失常,最终都沦为社会的底层。
在中共的审查制度之下,这部电影是以怀旧的方式追溯那一代人经历的故事和逝去的年华,并没有鲜明的表露态度,但是观众的反馈和反思是中共始料不及、也无法控制的。
在私下的场合里听到的对《芳华》电影和小说讨论的声音的确非常多,讨论那些人性的扭曲、政治机器的残酷、中越战争的真相,很多人都非常愿意去回顾那段历史,品味那个时代。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毛周相继离世前后的那个时期也是中国社会走到绝路的时候,国民经济和政治都到了崩溃的边缘,文革残酷的斗争重创了中共体制,重创了百姓对共产党的信任。
《芳华》描绘了那个时代转折的背景下,中共特色的文工团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状态,男人冲锋陷阵上战场,女人歌舞表演去慰问,一群看似单纯的文工团少男少女们的生活状态。
他们中有文革遭受迫害的干部子女,有出身清贫的木匠的儿子,有家庭复杂身心受伤又渴望参军改变命运的女孩…从他们的言谈之中,可以知道他们的父辈以及家庭在文革中受到的迫害和羞辱,以及在严酷的政治环境当中的个人卑微的命运。
在他们完成每天的训练和指导老师的指令,完成上级下达的鼓舞部队士气的演出任务之后,他们生活在单调、封闭、没有权力选择自己人生命运的氛围里。时代变革,硝烟散去,奉献青春芳华的年轻人又被无情的抛弃。
在大陆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到七十年代的时候正值芳龄,从出生起他们完全生活在党的教育下,成为被党成功洗脑的一代人,他们没有机会丰富对世界对历史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难以清晰分辨善恶与人性,只是机械地在党文化中掌握了党给人的生存法则和英雄模范的行为标准。
在他们身上都是党文化的时代刻画给他们的善恶标准,“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雷锋事迹像一个模子刻画进人们的心里,对是非善恶的判断都是机械的跟从指示,既粗糙随性又盲目随众。那个时侯,人的内心没有太多体会美好人生的空间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意识,对革命的热情和共产主义理想才是充斥在人生存的方方面面的硬道理。
电影的前半部分的确刻意美化了那个年代的舞蹈和美好青春的氛围,而后半部分男女主角急转直下的命运更加凸显了刻骨的悲惨和绝望,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从中共建政之后,几代青年的热情、青春和生命都成为党的祭品。
四十多年过去了,与周围很多朋友交流观后感,大家对历史,对电影描绘的美好善良被无情葬送、美丽青春祭献给邪党的人物命运都给予了同情,中越战争的惨烈和无谓的牺牲也被声讨,中老年人一时间都进入了思考和回忆。
大家再回首四十多年前,善良这个词从1949年之后被中共社会抛弃了几十年。没有了生命的美好内涵,生活也是物质匮乏的,精神是统一单调的,儿童也不可能学到对自己人生有益的知识和善恶的判断。
那时候残酷斗争导致的精神病人也很多,被人们普遍厌弃和排斥。电影里也表现了精神失常的何小萍失神的坐在台下,即将上台表演的昔日队友从后台看到她,对她指指点点,没有一点同情,麻木无知。
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五六十年代的人从民国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中的关爱,当今社会凸显出来的人性麻木和冷漠在那个时候就开始出现了。
今天的中国是一部分人先清醒过来了,已经一步步的走出谎言和麻木,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社会处于割裂的状态之中,出现了人群在各种场合和事件态度中的善恶与真伪之争。
当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共邪恶谎言暴政中觉醒,而使惊恐的中共更加严密的封锁真实资讯和自由言论,更加严酷的打压。其实从人性上看,识别善恶是非是上天赋予人的本能,是任何强制手段不能永远企及的,从世界大趋势来看,中共越来越明确的成为世界的少数异类,封锁更加让世界看到其丑恶与慌乱的末途。
大陆涉及到近代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不可避免的会触碰到抗日、政治运动、文革等等大事件,虽然今天大陆影视还不能堂堂正正的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是,从剧情中还是能够片段化的看到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委,有些影视剧故意拼凑一些烘托中共的人物对话和场景以包装通过审查,人们也逐渐学会了从中共体制内流出的文艺作品中找到一些共鸣,从中辨析真伪。相信现在只是一个过渡,自由和真相已经种植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里了,只待破土而出。
责任编辑: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