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以史为鉴

林辉:歪曲历史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09月26日讯】提到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中国各个年龄段知道其书名、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甚至读过它的人并不少,它一度风靡全国,被视为“红色经典”,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亦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十几年前,中共央视还特意拍摄了同名电视剧,其名句“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更是时常在各种场合被人引用。

然而,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的是, 在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钢铁》被定性为一部有严重错误的作品而被广大读者冷落,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字也逐渐被人们淡忘。 《钢铁》一书被作者的母国批判,根据大陆《同舟共进》2009年第二期刊登的书名盛禹九的文章《真实的保尔》一文,1991年苏联解体后,《钢铁》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受到了批判。人们认为,这本书歪曲了历史,违反了“生活真实”。从大的方面来说,《钢铁》所描写的1915年至1932年这段时期,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各族人民经受着剧烈社会动荡的年代,接连不断的国内或对外战争,党内多次的斗争和清洗,给人民和党带来了巨大灾难。

然而,《钢铁》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只有简单、倾向性的叙述,缺乏客观、全景式的描写;特别是充满困惑、阴谋、痛苦和悲剧性的党内斗争,成了左派幼稚病者和斯大林路线拥护者高唱凯歌、节节胜利的过程,这些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却被回避开了。更重要的是,《钢铁》把当年为了实现乌克兰独立而战、乌克兰的民族英雄西蒙彼得留拉描写成为无恶不作的“匪帮”,这是今天的乌克兰人民难以接受的。

作者说了假话

《钢铁》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如此说道:“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书中对真实性所抱的态度是严肃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也因此,人们相信小说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写照,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保尔·柯察金。

然而,事实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了假话。《真实的“保尔·柯察金”》一文披露,刊载于2006年11月26日《莫斯科共青团员报》上的记者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写的《重铸的生平》给我们展现了另一个“保尔·柯察金”。

该篇通讯采访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外甥女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她的妈妈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姐姐,也是在其晚年照顾他的“保姆”。

据加林娜回忆,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阿历克赛·伊万诺维奇参加过巴尔干战争,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曾被授予两枚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十字勋章。妈妈奥尔加·奥西波夫娜出生于一个捷克林业局主任的家庭,是一个非凡的女性,会讲6种语言,而且写过诗……(尼古拉)根本谈不上是出生于无产阶级家庭”。

“尼古拉(在《钢铁》中)把自己的哥哥德米特里(即书中的阿尔青)加以美化了”,“哥哥童年时在尼古拉心目中是有很高威望的,但是很快他们就交换了角色。长大以后,意志坚强、性格直率的尼古拉扮演了大哥的角色”,“舅舅是个温柔的人,不希望闹事。看到有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他总是力图躲在一旁”。

与之相对照的是,《钢铁》中的保尔柯察金出生于穷苦家庭,当过司炉工,在哥哥阿尔青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入团入党,参加红军,在战场上受重伤;复员后参加过“契卡”工作,担任地区共青团的领导;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又以惊人的毅力在病榻上进行创作……

还有,读过《钢铁》一书的很多人都记得保尔的初恋情人冬妮娅,一个青春焕发的少女,后来成了“酸臭的”阔太太。但真实的情况是“柳博芙·鲍利谢维奇(冬妮娅原型)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谦虚的女性”。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思想进步,十月革命后“拥护苏维埃政权,当了一名教师,丈夫遭到了镇压,再也没有嫁人”。她很珍惜和“保尔”的一段感情,“保尔”去世后,曾专程看望加林娜一家。

而书中描写的与瘫痪的他共同度过最后岁月的达娅,在现实生活中却是“结婚后没过几年就离开了他”,后来嫁给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哥哥。真正照顾他的是他的姐姐。

加林娜还告诉记者,档案资料显示,“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受过法庭的审判。在内战年代,他曾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也反对‘肃反’运动。那些曾经与他并肩杀敌、交情深厚的战友,很多都没有逃过被逮捕、遭枪毙的厄运,这对于原本体弱多病的他,不啻于沉重的打击。依他的性格,他绝不会选择沉默……”“尼古拉一直都对新经济政策存有异议。”

“妈妈不止一次的说过,他(尼古拉)在朋友面前经常承认说:‘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但《钢铁》书中传递的是其对苏共的无比忠诚。

加林娜曾有机会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朋友阿纳托里·索尔达托夫谈过一次话,阿纳托里承认说:“如果科利亚(尼古拉的昵称)不是在1936年去世,稍后一些时间就会有人‘帮助’他离开人世”。这说明当时苏共内部已有人对其不满。

从加林娜的回忆中可以看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还是比较矛盾的:他参加红军,却“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他从事“契卡”工作,可又反对“肃反”。这说明他多少是了解苏共的残酷的。此外,书中的他对苏共无限忠诚,但生活中的他却抱持怀疑。

为什么书中说了假话?

据披露,起初,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初稿“完全写自己的生平”,但几次投稿均被退回来,最后投到了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编辑部发现其中许多素材有用,于是派人与他合作,并对《钢铁》做了重新修订,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为了“一个人和革命者的典型”。

《钢铁》一书修改出版后,奥斯特洛夫斯基感觉到,书中主人公保尔与他本人的实际经历有着很大的反差。为了消除当时报刊界对“《钢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和生活史”的误解,他在《我的创作经过》一文中特别声明:“这是小说,不是传记,这不是共青团员奥斯特洛夫斯基传”,“我的小说,首先便是艺术作品,其中我运用了想像的权利,在小说的基础上放了不少实际材料”。

但令人费解的是,在《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中,却出现了这样的说法:“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书中对真实性所抱的态度是严肃的”。

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奥斯特洛夫斯基内心的矛盾再次可见。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苏联当局的有意篡改。

不可否认的是,《钢铁》出版后给奥斯特洛夫斯基带来了巨大的名和利。他再接再厉,开始写另一部小说《大雷雨》,书中描述一个红军军团如何英勇的作战,但实质是在美化红军烧杀掳掠的行为。

在《大雷雨》第一卷完成后8天,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走到了尽头,终年32岁。《大雷雨》的创作也随之终止。

结语

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离世前几个月,旅苏的法国作家纪德来看望他,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次一次的不让他离开。纪德在后来写的《苏联归来》中记录到:“当我要和他道别时,他连忙从床上抬起头来,急切的说着什么,我不得不走近他,亲切的和他说话,如是很多次,我们才得以道别。”

奥斯特洛夫斯基想要说什么?纪德没有透露,但或许他是想表达他内心的苦闷,表达当他发现自己为其奋斗的理想结果是相反后的痛苦……极有可能,在走向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并没有像他书中的那段名言所说: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相反,他的心中或许是惴惴不安。因为散发着魔性的《钢铁》在其生前死后不仅毒害了众多苏联人,也毒害了众多中国人。如今,这样的“红色经典”在苏联解体后已被唾弃,知晓了真相的中国人难道不要将其抛弃吗?#

责任编辑: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