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其他史料

《天工开物》栽蔗极讲究土质 唐西来僧传制糖法

甘蔗。(fotolia)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制糖──甘蔗的种类

甘蔗有两种,盛产于福建、广东一带,其余地方产蔗加起来也只有这两地的十分之一。甘蔗中像竹,但比竹大的,是果蔗,切断后生吃,汁液可口,但不能制糖。

像荻,但比荻小的是糖蔗,口嚼则棘伤唇舌,人不敢生吃,白糖、红砂糖都是由糖蔗生产的。

古代中国不知用蔗造糖。唐代大历年间(766-779)西来僧人邹和尚游经四川遂宁,始传制糖之法。现在四川种植很多甘蔗,也是从西域逐渐传来的。

栽植糖蔗

种植糖蔗都是在冬初快降霜时,将蔗砍下,去除其梢及根后埋在土内。雨水节气前五、六日天气晴朗时,将蔗取出并去其外壳,砍断约五、六寸长,每段要有两个节,密排在地上,用少许土盖上,使头尾相叠,像鱼鳞似的。每段蔗上的两个芽要平放,不得一上一下,以免向下的芽难以萌发。芽长到一、二寸时,经常以清粪水浇,待长到六、七寸时,便挖出来分栽。

栽种甘蔗必须用夹沙土,靠近江河边的土地最好。试验土质时,掘一尺五寸左右的坑.将其中沙土入口中尝味,味苦者不可栽蔗。但靠近深山河流上游的河边土,即使土甜也不可栽蔗。 这是因为山地气候寒冷,他日用蔗制成的糖也会味苦。在离山四、五十里的平坦、向阳的河边土地,选择最好的地段进行种植。

栽蔗时要整地作畦(读其,意:田一区),每行宽四尺,犁四寸深的沟。将蔗裁在沟内,大约七尺栽三棵,盖上一寸厚的土,土太厚时发芽便少,每棵长出三、四个或五、六个芽时,逐渐培土,每逢中耕除草时都要培土。培土逐渐加厚,则蔗秆高而根深,可避免倒伏之患。中耕除草不厌其勤.浇粪多少视土地肥瘠而定。待长至一、二尺高时,则将芝麻枯饼或油菜子枯饼泡水浇肥,肥料要施在行内。蔗高至二、三尺时,用牛在蔗田行内耕作。每半月犁一次,一次用来翻土并犁断旁根,一次用来掩土培根。九月初则培土护根,以防砍后蔗根被霜雪冻坏。

原文

《天工开物》甘嗜第六卷──蔗种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凡甘蔗有二种,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似竹而大者为果蔗。截断生啖,取汁适口,不可以造糖。似荻而小者为糖蔗,口啖即棘伤唇舌,人不敢食,白霜、红砂皆从此出。凡蔗古来中国不造糖,唐大历间,西僧邹和尚游蜀中遂宁,始传其法。今蜀中种盛,亦自西域渐来也。

凡种荻蔗,冬初霜将至,将蔗砍伐,去杪与根,埋藏土内(土忌洼聚水湿处)。雨水前五、六日,天色晴明,即开出,去外壳,砍断约五、六寸长,以两个节为率。密布地上,微以土掩之,头尾相枕,若鱼鳞然。两芽平放,不得一上一下,致芽向土难发。芽长一、二寸,频以清粪水浇之。俟长六、七寸,锄起分栽。

凡栽蔗必用夹沙土,河滨洲土为第一。试验土色:堀坑尺五许,将沙土口尝味,味苦者不可栽蔗。凡洲土近山上流滨者,即土味甘,亦不可种。盖山气凝寒,则他日糖味亦焦苦。去山四、五十里,平阳洲土择佳而为之(黄泥脚地毫不可为)。

凡栽蔗治畦,行阔四尺,犁沟深四寸。蔗栽沟内,约七尺列三丛。掩土寸许,土太厚则芽发稀少也。芽发三、四个或六、七个时,渐渐下土,遇锄耨时加之。加土渐厚,则身长根深,庶免欹倒之患。

凡锄耨不厌勤过,浇粪多少,视土地肥硗。长至一、二尺,则将胡麻或芸薹枯浸和水灌,灌肥欲施行内。高二、三尺,则用牛进行内耕之,半月一耕,用犁,一次垦土断傍根,一次掩土培根。九月初培土护根,以防砍后霜雪。#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