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
问:绘画班很多,明慧学校的《醉梦画室》有什么特别之处?
曹醉梦:《醉梦画室》无论在新州还是在外州,基本的教学模式都是本着对学生既有的基础、天分以及依据家长的要求确定短、长期的学习计划,归正学画秩序;让学生少走弯路是我们的责任,做到既立足学生的基础拔高又要让他们放松自由创作,是个难题,学生自由度太大不行,那么老师的存在意义就弱了,学生技能进步的空间就小了;太规范也不行,美国是个自由度很高的国家,无论儿童班还是成人班的学生,太多的想法,都要在自己的画面呈现。另外,太多的约束也会禁锢学生的自我特性抒发。都知道大陆的绘画基础课很扎实,学生都很听话,但这里不同。
《醉梦画室》的教学不会让学生上课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每节课都有固定的教学内容,这是针对每个人的,即使内容一样,要求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不是参加比赛,用自己的强项竞争,恰恰相反,学画就是学自己的弱项和题材,所以登记的学生老师都会一对一的备课。这里都是本着既有技法要求,又有让你自由发挥的空间,总有一些你不努力就达不到的远处“风景”拽着你。
一次曲线练习的儿童画课,我在大萤幕上做好几幅曲线造型的范画,让学生自由组合,但必须再画两三个大萤幕上没有的、但要有曲线结构的物体,而不是单纯地临摹,这样孩子的记忆力、想像力会被唤起,逼迫其去创造,既要画的像,又要合理穿插在画面内,当然有逻辑性更好,为不与临摹的物象“打架”,确实要动脑的,情趣多的孩子自由发挥度更大,他们是能做到的,但是简单临摹不动脑,敷衍的态度是做不到的。要想使其成才对孩子是要“逼”的。
我不赞成家长把到绘画班学画当成“在家没事,去画画比在家里玩电脑强”的心态来学画画,二姨夫饭店开业他要请假,三老爷过生日也请假,同学家开paty还请假、用画画课时间补游泳课……这样不行,有家长说谁谁和我孩子一起来的,现在他比我孩子画得好……其实学画的课程是渐进式的,缺了乘除法课,混合运算怎么能会?
问:您怎么看待各种绘画比赛?
曹醉梦:学生可以参加比赛,但不能热衷于此。参加比赛是用自己所学、所在年龄段掌握知识程度的检验,当然没有老年人参加儿童画比赛的,但问题出来了,儿童对绘画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命题画的元素如果孩子没有学到,硬去参赛,那是胡闹了,是主动找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虐童”行为,如同一个只学了平面几何的学生,让他去参加立体几何考试,结果是什么呢?如果就是要考,系统学来不及了,也要突击一番,那么突击的知识就会打乱有序的知识结构。再如儿童书法学习,一周一节课的计划,一个学期只能完成基本笔划的简单练习,课后不练基本笔划也不能熟练掌握,此时是没有参加命题书法比赛资格的,若侥幸得个鼓励奖则对孩子有害无益,会助长孩子投机取巧和轻视严肃艺术的态度,也会助长浮躁心理。
无论什么知识都应该踏下心来系统学才会进入状态,斑斑驳驳、疙疙瘩瘩的知识结构会害了孩子,当然绘画不明显,外行人看不出来而已。
另外,热衷参加比赛的目的,要个名次,有拉大旗为自己壮胆的嫌疑。但是我不反对参赛,如果赛事与学生所学吻合,会激励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信,以后学画会更有劲儿,去年我们看到有一个主题为《美丽的美国》的大赛,觉得与当时课后班的绘画课计划接近,就安排了学生参赛,让每个学生说出你认为美国美丽的地方在哪里,孩子们很活跃,有的说纽约的大楼最高,有的说美国的飞机最多最好,有的说我最喜欢我家后院的秋千,还有游乐场……有个小女孩说我看过神韵演出,那是最美的,神韵广告上的女孩最漂亮,索性她把神韵广告画在了画里。经过学生们构思、画稿子、修改、勾线、上色几个环节,我们选出九幅画参赛,结果有三幅获奖,包揽了8-12岁年龄组的一二等奖,和7岁以下年龄组的三等奖,这三幅画被送往华盛顿DC,去参加全美国的儿童画比赛。@
(点阅【醉梦话丹青】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