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秋分昼夜均分阴阳相伴 养生需循养收

秋分节气后天气凉爽,寒凉渐重秋燥生起,饮食养生要选择滋阴润燥养肺的食物。 (Fotolia)

人气: 633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09月22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白露节气已经渐渐退去,秋分随着秋风飘然而至。9月23日是秋分,这一天的昼夜时长相当,之后黑夜的时间会不断延长。秋分节气后天气凉爽,寒凉渐重秋燥生起。秋分到来,饮食养生要选择滋阴润燥养肺的食物,运动、起居、饮食、精神等方面调摄,以“养收”为原则。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历书记载:“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曰:“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就是说“秋分”有两个意思: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二是按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是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中医:保养阴精 早睡早起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长夏”到“秋收”而相应改变。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运动、起居、饮食、精神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台湾中医师张若伟表示,中国医学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当气候开始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的时候,要以保养阴精为主,所以秋季养生重点在“养收”。

《黄帝内经》认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医学上发现,每到气候变冷的时候,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

秋季凉爽之时,起居的时间也应作相对应的调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避免血栓的形成,确保健康。 (Fotolia)

张若伟中医师说,因为人体在睡眠时,血流速度会减慢,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在秋季凉爽之时,起居的时间也应作相对应的调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避免血栓的形成,确保健康。

另外专家建议,此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越深,寒气越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运动时衣物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防悲秋 注意精神养生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有些人会因为环境而产生忧郁的伤感情绪,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如果不能调适好心情,会导致体内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引发疾病产生。

台湾正梁中医诊所院长邓正梁说,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他表示,体质调养可选择中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黄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Fotolia)

防秋燥 饮食少辛多酸

张若伟中医师表示,中医五行中肺属金,金气又属燥,这个时节燥邪之气容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人体容易出现咽干、喉痛、咳嗽、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的症状。这段期间饮食的调养要以“滋阴润燥”为原则。

在饮食摄养上,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根据各人体质可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派用场。

秋梨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Fotolia)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肠道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多发季节。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不注意防护和饮食、生活规律,就会引发相关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保持平和心境,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秋天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复发,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须注重防范,以免加重危险。

从秋分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不仅使气温变化剧烈,而且使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当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秋燥临床症状是不同的,需请医生对症治疗。

秋燥症是由于体弱,身体的保温与散热机能不能很好地随天气、气候的变化而产生的类似于病态的一种生理反应。

要防止此症,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适应气候变化。秋季锻炼身体,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防秋乏 收敛内养运动适量

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青年以及中年人可以跑跑步,老年人可以在公园散散步。

由于天气变冷,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肌肉都会收缩。而在运动的时候,肌肉会瞬间扩张。如果在起床之后直接出门锻炼,很容易因为肌肉的瞬间扩张而导致肌肉拉伤,所以最好能在锻炼之前做一些暖身运动,让肌肉慢慢扩张开来。

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老年人可以在公园里散散步。 (Fotolia)

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

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另外秋分时节进补也不可太过。首先,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其次,忌慕名进补。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但事实上,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流鼻血等。

邓正梁中医师建议,在饮食调养上,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应忌食大热进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体质者应忌食油腻;木火体质者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体质的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

责任编辑:方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