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09月17日讯】由于近几个月来,北京“传出了一些性质极为恶劣的校园霸凌事件”,于是通州区法院对此做出了如下回应:其一、实施霸凌的14名15到17岁的女孩被判“两年缓刑”;其二、她们“被要求参加由法院和当地学校共同组织的教育改造活动,重点是参加为期一周的让人精疲力竭的军训,以培养她们的组织纪律性”。这第二点要求也被作为学校再次接受她们重返校园的条件。学校寄希望于她们能通过一周的军训“改掉坏毛病”。
中国的校园暴力一直被聚焦报道多年,父母和学校作为监护人也被无数次的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无论是曝光,还是批判,这个老大难问题似乎已愈发成为中国的一大顽疾,并且还在持续不断的发作。从上述通州法院的判决来看,仅是“入狱”恐怕不被看好能有效遏制这些学生的暴力倾向。因此,法院和学校才一同想出了让她们接受军训的辙。
问题是,这办法恐怕是想的过于简单了。连坐牢都治不了的恶习,军训又如何来改变呢?更何况,仅仅一周的时间就能培养出施暴者的组织纪律性?听起来都像是天方夜谭。她们大可把一周的军训当作对自己行为的“略施惩戒”,稍作忍耐之后,便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仍大摇大摆的回到校园中。至于下次是否会再犯,恐怕是谁也保不齐的事儿。
然而,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军训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军训本身所隐含的暴力因素,不仅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暴力,恰恰相反,它极有可能助长青少年施暴的动机和欲望。大陆某网媒曾有曲线图显示,16岁以下青少年受虐待(包括躯体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的经历越多,那么他们参与过暴力斗殴事件的比例也就越高。换言之,受虐越多,暴力倾向越严重。
其实这种趋势并不难理解,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似乎就是与生俱来的。可以说,他们把看到的、遭遇到的暴力学来,就促成了今天的校园暴力。那么,中国这些孩子究竟是从哪儿学来的暴力呢?各种回答或许会有很多。可能有人说,是社会风气主导的;也有人觉得是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影响的;还可能有人认为,是目睹了家庭暴力或是父母的暴力教育所致。无论怎样的回答,其实都足以证实,孩子们受暴力影响的范围太大了。几乎随时随地,他们都能邂逅可以模仿、学习如何施暴的人和事。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几乎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中国年轻一代,还需要再给他们安排同样在上演施暴这一幕的军训吗?或许有人会说,军训是培养体能、增强意志力的一种有益活动,怎么能说跟暴力有关呢?这里先说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多年前就有朋友告知,自己的弟弟被招兵入伍。有机会回家的时候,就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向家人争取,能不能不回部队了。朋友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部队里只培养决对服从的士兵,有人不服就挨揍,最后不再哭闹着想回家的,都是被打服的。
参加过军训的学生都知道,他们的教官都是从部队里出来的。那么很显然,这些教官是怎么被培养出来的,必然就会用同样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常年在中国因军训而发生的暴力事件也无不在印证着这一点。在这类事件中,教官与学生、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不少学生流血、受伤。此外,学生在军训中被教官体罚、殴打的场景,则更是屡见不鲜。
知识、学术、思想、言论,这些本就是被赋予了自由的;一味强调、迫使学生服从,就是在扼杀知识界、教育界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所采用的暴力手段不仅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同时也在无形当中,使他们拥有了沦为施暴者的可能。
由此足见,中国的暴行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而恶劣事件的频发并不是因为国家没强调服从和纪律,而恰恰正是由于政府随时都不忘对老百姓用强权,而使得中国人变得如此极端、易怒。可以说,如今整个中国社会都在效仿强权暴政的恃强凌弱。所谓校园暴力,不过就是其中的一个翻版而已。
责任编辑: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