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全球化” 从欧洲人发现新大陆说起

人气 1287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09月14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梁砚报导)现代生活中,无论你身居何处,“全球化”的元素几乎随处可见:瑞典造的“宜家”书桌、美国造的“通用”轿车、日本造的“索尼”相机、荷兰造的“飞利浦”灯具,还有中国造的“景德镇”茶壶……这些或许都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世界各大都市的街头巷尾,古老的传统建筑与现代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带给人穿越时光的错觉。路牌上除了印有本国文字,还有英文及其它语种的文字作为补充。如今,只存在单一文化元素的生活形态已经不多见……这种打破地域界限的全球化生活方式从何而来?这至少要从500多年前,南美洲(新大陆)被意大利探险家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发现后谈起。

欧洲人发现“新大陆” 海外扩张序幕拉开

在韦斯普奇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前,欧洲人认为世界上只存在3个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美洲的发现,让欧洲人了解到还有一块新大陆等待他们抵达和探险。美洲“America”的名字就源于发现它的人,韦斯普奇的名字“Amerigo”。

15世纪末(1499年到1502年),韦斯普奇首次抵达南美洲东海岸,发现这里物产丰富,气候温和。之后,随着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欧洲人开始向南美、非洲和亚洲,拓展他们的足迹。

最先来到陌生国度的人主要以探险家为主,以此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增长个人财富和彰显荣耀。之后,为寻求资源和扩大贸易,更多商人涉足新大陆。然后,许多西方传教士也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希望为这里被他们称之为“蛮荒”的人带来上帝的声音。

在美洲新大陆被发现后的400多年中,欧洲国家的海外扩张越来越大,并以此作为衡量其国际实力的标尺,殖民主义就此产生。

紧接着欧洲出现工业革命后,先进的军事设备和经济水平,使欧洲加快了殖民海外的步伐。

在欧洲殖民者眼中,他们的到来为当地国家带来更先进的技术、经济、教育和生活方式。同时,欧洲国家从殖民地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经济收入,为他们进一步发展本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提供了条件。

对外的殖民扩张让“欧洲化”在全球上演,殖民经济成了最初的“全球化”模式。

“启蒙运动”和社会大变革 推动殖民主义全球化

欧洲国家的对外殖民化除了受到经济和政治利益上的驱动,一个来自精神层面的因素——启蒙思想(Enlightenment),也推动了全球殖民化的发展。

启蒙思想和运动产生于17到18世纪,它是一场对欧洲和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哲学和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挑战传统的神学和伦理学说,包括质疑甚至反对“君权神授”论,提倡通过发展“知识”和“科学”,来解决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

启蒙运动不提倡以神学为权威的传统教条,而是相信所谓“理性”和“敢于求知”,认为科学、艺术和知识的理性发展,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启蒙运动对传统上存在的社会习俗和政治体制表示怀疑,推出了“自由”与“平等”概念的世界观。

这种思想催发了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它颠覆了传统君主制的阶层观念、贵族以及天主教会的统治秩序,要求打破“旧世界”及传统思想和学说,追求个人的改变,要求创造一个“新世界”,称人们的生活不需要全权依托和信靠神及宗教信仰——这一传续了上千年的道德理念。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在欧洲兴起,并很快传向美洲及全球。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以乡村为中心的教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减弱。人们对传统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认知再次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人在精神上感到彻底的迷失。争取利益最大化成了资本家和商人的唯一目标,民众则被动地卷入这场激烈的生存竞争中。

进入19世纪后期,随着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工业革命的负面后果逐渐显现,一些人开始发现启蒙运动过了头:科学等知识的发展并未带给人类福祉,人类有了知识改变了自然,却反而使自己和社会变得更堕落、不公并且忽略了心之真诚。

此时在大革命和工业化的笼罩下,欧洲国家的君主达成了一项默契——避免彼此征战。否则,内忧外患之下,各自的王权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挑战。为了维护“和平”,欧洲国家在19世纪开始的100年中几乎没有发生战争或大的军事冲突。这时的国际局势也主要被欧洲5个强国:英、法、奥地利、普鲁士(德国前王室)和俄罗斯所掌握。

在维护欧洲和平的同时,欧洲各国间的竞争并未消失,而是移到了海外——表现在他们对殖民地的抢夺和控制中。正如国际政治学教授明斯特(Karen Mingst)在《国际关系的要素》中写道:“截至19世纪末,几乎全球都生存在欧洲强国的统治下”,“85%的非洲土地被欧洲殖民化”……“在亚洲,只有日本和泰国没有直接受到欧洲或美国殖民主义的影响”。

在全球殖民化的过程中,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理念、产品交换、生活方式等众多元素,或发生冲突,或产生交织,或出现新的形态。自此,全球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全球化不仅对人类生活、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更占据了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的主导地位。

人类思想意识的变迁对现代社会的冲击

当欧洲在17到19世纪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工业革命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外部环境的冲击下,也在悄然演变。

马里兰州欧洲政治学教授、德裔美国人博克曼说,在欧洲启蒙运动发生前,欧洲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经历了3次重大的变革,而衡量这种变化的标尺是人与神及宗教信仰之间的距离。

博克曼教授举例说,比如在公元200年左右,一个初到地球的外星人降落在英国的一个极普通的小乡村,他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十分陌生。这时,他看到不远处有一个人(农夫)在田里工作,便上前去问:“你是谁?”农夫会不加犹豫地答道:“我是基督徒。”这个回答或许会惊呆许多的现代人。然而博克曼教授说,在那个年代,持这种回答的英国人和欧洲人不会低于95%,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

博克曼解释说,那个时代的人,自我认知完全来自于他的信仰。他们从信仰中,学到自己与神、宇宙、社会、邻里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信仰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成为他们思想和行为的绝对准则。在他们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自己与神的关系。所以,他们在介绍自己时首先提到的就是这一身份特征。并且,由于交通尚不发达,绝大多数欧洲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自己的小村庄。他们认为,普天之下,皆为神的土地,所有的人也理当都是神的信徒。

博克曼进一步提到,那个时候,人类不比现在长寿,平均年龄在40到50岁之间。人们从信仰中坚信,他们在地球上的生活并不十分的重要,因为这只是神对他的一次短暂的“测试”。如果他达到标准,通过测试,生命就将获得永恒,那才是他们生活的真正意义。博克曼教授说,那时的人思想非常单一,个人的欲望非常少。

几百年后,当历史走到公元1000年左右,随着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博克曼说,人们对自我的认知开始发生改变。在做自我介绍时,他会首先说:“我是普鲁士(德国)人”,或者“我是法国人”等等。这时的欧洲人认为,能够代表自己身份的首要因素是他的国家。宗教信仰被排在了“国家”之后。

再过600年,历史进入到1600年代,也就是启蒙思想在欧洲掀起狂澜的时候,人们开始挑战传统思想、社会形式、君主体制,并开始“大胆地”展开“自我追求”,相信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理性”,改变命运和世界。从这时起,人们的自我认知越来越局限在“我”这里,“我是某某”,而更加忽略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人主义”、“个人特质”成了许多人的信仰和追求。

当历史走到20世纪的现代社会,全球进入了信仰、知识、文化和生活方式大融合的时期,“个人价值论”更广泛地影响和左右了人类的生活。

(待续)

上一篇: 百年前预言 城市化摧毁人类传统生存秩序  #

责任编辑:叶紫微

相关新闻
学者:全球化为危机中的中共政权输血
中美贸易洽谈没有实质进展 专家看前景
中国领导全球化 台前民进党主席:缺乏信赖
美中博弈下 专家探讨台湾未来之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