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阿公的精彩人生提案(一)
两块半的新身份
我从不会为了生日感伤,主要是因为我总试着忽略每个生日。这些生日来来去去,我今天老一岁,隔天就忘了,继续嘻嘻哈哈地过日子。直到我六十岁──那一年,我第一次开始注意到自己到底几岁了。在印度这个我待了很久的国家里,七十岁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刻,是开始远离世俗之事,转而潜心向神的起点。从世俗到神的这段路,就像一段重要的过程,而我度过六十岁生日的方式呢,就是在生日的那个礼拜沉浸于三个不同地点举行的不同派对,以庆祝即将到来的六十大寿。
在接下来将近六个月的时间里,起初我一想到自己已经六十岁了,就会试着让自己有六十岁的样子。我想着生活该如何改变,又该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毕竟依照官方标准来说,我已经正式老了。虽然我大部分的人生早已致力于心灵、精神方面的活动,但我还是盘算着要渐渐开始停止一些世俗的活动──像是更进一步避开世俗诱惑。
但过了半年之后,我发现这样的念头根本就是自己欺骗自己,我的内在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改变,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像六十岁──或任何其他的年纪……随便啦!我的世俗活动甚至比以前还多!放弃?停止?拜托,根本不必考虑。我决定了,我才不要当一个老男人,我要回复到之前的生活,管他什么老不老!
两年后,我六十二岁,某件事又再次提醒:我真的老了。那是一九九三年一个舒适的秋天傍晚,在和一位挚友在他家附近的林地中健走了一整天后,我坐在往返康乃狄克州和纽约间的火车上,赞叹着艳丽的新英格兰枫红。当车掌来验票的时候,我正坐在车厢里回想着一整天精彩的点点滴滴,感到心满意足。
“我要现场跟您买票。”我说。
“您要买哪一种票?”他问。
“不就是普通票吗?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普通票或老人优待票。”
没错,我的头是秃了,脸上长满了老人斑,而且正奋力的与高血压和痛风抗战中,但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次都没有,会有人称我为“老年公民”!
我想到十八岁时伪造了身份证,假装自己二十一岁,试图到一间酒吧里买杯啤酒(美国法定喝酒年龄为二十一岁);当时我好震惊,只凭着那张身份证,酒保居然就愿意卖酒给我。但是这位车掌看都不看我的身份证,只看了我一眼,脑海里就浮现:“这个人可以买老人优待票。”
我觉得自己被冒犯、被取笑,头脑一片混乱,忍不住用尖锐的声音回他:“什么?老人?”
“老人优待票四块半。”他说。
“那普通票呢?”
“七块。”
好吧,算了,我对这个票价还挺满意的,但是省到钱的满足感很快又消失了。我到底符合了什么样的身份,才能够享有老年优待票?行驶中的车厢叽哩嘎拉地响,我感到混乱焦虑,对这张贴在我身上的新标签感到颓丧。相较于付出的代价,省下的钱值得吗?这个角色本身──老年公民、老顽固,好令人紧绷啊!
钟巴赫的外套
我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的一个故事,叫做“裁缝师钟巴赫”:
传说中,某村庄里有一位成功的商人想做一套新的西装,于是他去找村里最有名的裁缝师钟巴赫量身订做了一套。一个礼拜后,他前往试穿;当他穿着新西装站在镜子前时,发现右边的袖子比左边长了两吋。
“嘿 !钟巴赫,”他说,“这好像有点问题。这只袖子至少长了两吋!”
这位裁缝师不喜欢客人有意见,于是吹嘘说:“这套西装一点问题都没有,我的好客人。很明显的,是你站的姿势不对。”于是,钟巴赫推动那男人的肩膀,直到两边的袖子长度一致。
但是,那男人照镜子时却发现西装后方的布料在他的脖子后面皱成一团。“拜托一下,钟巴赫,”可怜的男人说,“我老婆最讨厌西装后面凸了一块,你能把那团东西拿掉吗?”
钟巴赫不高兴地哼了口气,生气地说:“我说过了,这套西装没有任何问题!是你站的姿势不对!”
于是钟巴赫又把男人的头往前推,直到那套西装看起来很合身为止。付了一大笔钱后,男人带着疑惑离开了裁缝店。
当天稍晚,这可怜的男人以倾斜着肩膀、头向前伸的怪异姿势在公车站等车。另一个人走过来,拉起他西服的翻领说:“多好看的西装!一定是钟巴赫帮你做的。”
“喔!是啊!你怎么知道?”
“因为只有像钟巴赫这样天才的裁缝师,才能够帮你这种残疾的身体量身打造出如此完美的西服。”
“老年公民”这样的头衔笼罩在我身上,就像钟巴赫做的外套一样让人别扭。
那天晚上,在从哈特福到纽约市的火车上,我开始认真地分析,自己对老化的种种看法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我觉得“变老”是一个污点?而我又能否带着这些伴随老年而来的感受──恐惧、失落、不安,将这个无法避免的讨厌过程转成一个提升自己心灵及情感的机会?是否有可能开一门课程,教导人们如何有意识地面对老化?
在过去三十五年来,我已经花了大把时间在意识的课题上,现在我要把这些年来所做的内在修练功课,应用到人生的新阶段中。但在开发出一条通往老化的新道路,而不是任由社会文化风气牵着我的鼻子去走之前,我要先花一段时间,好好研究我们文化的风气及讯息。
唯有意识到那些困住你,让你尴尬的真正原因,你才会知道,自己早就应该脱去钟巴赫的外套,而不是委屈自己硬是把不适合的外套穿上身。
作者简介
罗摩.达斯
于六○年代离开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后,另辟了一条属于精神、心灵领域的蹊径,并以其畅销两百万册的指标性书籍《活在当下》,形塑了一代人的觉醒意识。为哈努曼基金会及瑟华基金会的共同创始人之一,举凡环境保护机构、具有社会意识之企业团体、临终者,都是他合作的对象及工作的范围。授课之处遍及全国,目前落脚在北加利福尼亚州。 @#
──节录自《中风阿公的精彩人生提案》/柿子文化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