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的迁都,对历史学家来说,最大的功绩也许就是史料的保全。太戊复兴,75年的兴旺史只留下几个评语,武丁的59年执政,史称“武丁中兴”,几乎完整地保留在殷墟遗址里。
武丁虔诚地祭祀百神和祖先,武丁祭祀神灵和祖先,祭祀的物件最多最复杂,比他后来的商王要复杂、要多,使用的祭品也最多最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君王的身教,也带动整个商朝的百姓敬神。祭神如神在,祭祀至少有正心的作用。
“国之大事,唯祀与征”,国家最大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祭祀,一件是打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大量记载了武丁的“问神问天”。
在选好的龟甲、牛骨上凿出坑槽,然后用微火灼烤钻凿处,得到“兆”。管理占卜事务的官员,要把占卜事由、卜兆吉凶、应验与否的情况,都刻在原来占卜的甲骨上,把这些甲骨收藏起来。
是否对外用兵、可不可以建造房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武丁都占卜问天,根据天意而行。
武丁组建了由自己统率的军队 “三师”,出征几十次后基本收复了原来叛离的诸侯,还将商朝的疆域扩大了许多。
武丁夫人众多,夫人团的数字还在学者的不断统计中,中国的学者们有的统计出67位,有的统计出121位,还有的统计出是95位。
这些夫人是从附属的各个方国娶来的,是联姻性质的婚姻,从方国的角度说,建立了与商朝的紧密关系,从商朝的角度看,增加了劳动人口。武丁的这些妻子都实实在在为大商效力,凡是男子能做的事,种地、打仗、祭祀等等,诸妇皆能参加。
夫人多必然子孙众多,研究人员统计出的共有53人,数字还在增加中,因为最近几年又有一些遗址被发现,甲骨文还在不断的被破译中。
人丁兴旺,扩展出来的疆域也就有了管理者。武丁把扩展出来的疆域分封给各个夫人、儿子、功臣和方国的侯伯田男,这些人可以有自己的收入,对商王的主要义务就是边防、征伐、进贡、纳税和服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武丁的夫人妇好。
武丁让儿子子弓作“司工”,管理着“多工”或“百工”,这些“工”就是手工业者。现代人看到的那些制作精美的器具就出自“工”们。
商业也是武丁重视的,他还派出重臣去进行贸易。有一条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的卜辞说:“戊寅卜,内,呼雀买”, “内”是武丁时的卜人,“雀”是武丁的大臣,“买”是做买卖,连起来就是“戊寅日占卜,占卜的人是内,武丁叫雀去做买卖”。买卖什么?甲骨文没有记录,很令人遗憾。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一则记录:
武丁准备举办祭祀,就占卜问天帝,卜辞说:“丁巳卜,争贞:降册千牛?不其降册千牛千人?” “丁巳”是占卜的日期,“争”是卜人的名字,“降册”是登记牺牲的数量。降册千牛?祭祀不断的武丁,一次祭祀就准备用一千头牛,商朝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达程度可想而知。
武丁之孝德,由父及国民,商朝的老人们享受极高的待遇。 “六年,命卿士傅说视学养老。” “视学”,视察右学和左学。 “左学”是普通平民住的, “右学”是曾为官宦的老人住的,右学的老人们要担任贵族子弟的教师,也备于咨询政事。《礼记‧王制》描述老人们的生活:“殷人以食礼”在进食的时候也享有礼遇;“缟衣而养老”衣物是白色的绢制品。
武丁活到了100岁,在位59年。这个阶段是商朝最强大的时期,人丁兴旺、疆域辽阔。
甘盘理政
武丁不理朝政而在凶庐里度过三年,一堆大大小小的事务,大到和友邦的关系,小到衣食住行怎么办?
没关系,他有良臣。
武丁的父亲小乙在位时,就安排武丁跟着甘盘学习,武丁继位后,“居殷,命卿士甘盘”,都城是盘庚给他留下的殷地,甘盘被任命为卿士。新王在凶庐里守孝,他带领一班文武打理朝政。
武丁守孝三年归来,国政没有混乱,大权也没旁落,一切运作如常,武丁可以无缝接轨,承接国政。
出了孝服,照理是举行过盛大仪式,郑重交棒的。但是武丁看起来有点不负责。他依然不说话,一副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的样子。
武丁不说话,大家都担忧,大臣们纷纷向武丁进谏:“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啊!通晓事理是明哲的表现,明哲者能够制定规章制度,天子统治万邦,百官遵循君命,您的话就是命令,您不说话,我们做臣下的如何了解您的政令呢?
甘盘也对武丁说:“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君主要说话发令,您不说话,大家不知道怎么做。
担忧武丁也不说话,不过他回答了,用的是书面形式:“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被当作天下的楷模统领四方,我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配不上王位,所以才不发表意见,其实我在很恭敬、静默地思考为王之道。
他同时说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我曾经梦见上帝要赏赐给我一位贤良的辅佐大臣,他将做我的发言人。
君主不说话,朝政还得继续下去。谁统领百官呢,当然还是甘盘,忠贞的老臣。
甘盘是武丁的老师加辅政,和武丁很有感情。只是去世得较早。在后来出土的甲骨文上,还有好些武丁为他占卜健康状况的文字。#
参考文献:
1.《夏商社会生活史》
2.《甲骨学一百年》
3.《甲骨学商史论从初集》
4.《礼记正义》
5.《尚书正义》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