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
◎海上闪烁数不清的点点亮光,如无数萤火虫在暗林间飞舞
随着时间流逝,海中也陆续发生其他许多神秘难解的事。胡瓜鱼聚集在巴伦支海寒冷的深处,成群的海雀和三趾鸥则追着它们,伺机捕猎。鳕鱼生活在罗浮敦群岛(Lofoten)海岸附近,也聚集在爱尔兰岛海滨。在冬天,鸟类的捕食区可能涵盖了整个大西洋或太平洋,现在则是聚集到某些小岛上,在短短数天内,所有要生育下一代的鸟类全来到这个地方。像虾子一样的磷虾,成群在大陆坡繁殖,鲸鱼因而突然出现在大陆坡附近,没有人知道这些鲸鱼来自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循着哪条路径来到这里。
随着硅藻逐渐消失,许多浮游动物和多数鱼类成功繁衍后,便进入了仲夏,海面的生物也放慢了步调。成千上万的海月水母(Aurelia)沿着洋流交会处聚集,弯曲绵延数公里,在海上飞行的鸟类,都能看到这些水母在海水深处的亮白身影。大型的红色发水母(Cyanea),体型也由小如顶针长到跟雨伞一样大,大水母藉由规律的收缩在海中游动,拖着长长的触手,很可能还护送着几只小鳕鱼或小黑线鳕,这些小鱼经常躲在水母的伞下跟着移动。
夏季海面常闪烁着明亮磷光,某些海域会充斥大量的夜光虫(Noctiluca),这种单细胞动物是夏季海面磷光的主要来源,而鱼类、乌贼和海豚,则是全身上下罩上了一层诡异的光芒,在海中来去时就像急窜的火焰一般。盛夏时分,海面上可能闪烁着数不清的点点亮光,就像一大群萤火虫在暗黑林间飞舞,这个情景是由一群名为大夜光虾(Meganyctiphane)的磷虾所造成,这种生物生活在寒冷黑暗的地方,那儿的冰冷海水从深处涌升至海面,形成一波波银白色涟漪。
自初春一直到仲夏,北大西洋的浮游生物草原上,才开始响起瓣足鹬粗哑的鸣叫声,这群棕褐色的飞鸟会在这片海域上空盘旋、俯冲、飞升。瓣足鹬原本在北极冻原筑巢抚育下一代,盛夏来临时,才有第一批瓣足鹬飞回北大西洋海上,它们多数会继续向南,飞越广大无际的海面,穿过赤道,来到南大西洋,接着这些瓣足鹬会以大鲸鱼为向导,因为凡是有鲸鱼的地方,一定也会有许多浮游生物,这些奇特的小鸟就能享用到丰盛的浮游生物大餐。
◎涡鞭毛藻在秋天为海洋点亮一片磷光,每一道波浪都因此而闪闪发光
随着秋天降临,海洋中也出现其它的生物活动,有些在海面,有些则隐藏在深海里,预示着夏天已接近尾声。海狗群在迷雾笼罩的白令海(Bering Sea)中移动,穿过阿留申群岛之间的危险海峡后,向南进入广大的太平洋。在它们身后,是两座童山濯濯的火山岩小岛,立于白令海上。这两座岛在初秋之际显得无限寂寥,但在盛夏的那几个月,岛上却充满了海狗的叫声,东太平洋地区所有的海狗,全都聚集到这几平方公里大的地方,数以百万计的海狗上岸孕育下一代。如今,岛上却空无一物,只有光裸的岩石和松软的泥土,所有的海狗都再度南回,沿着完全隐没于海中的大陆边缘峭壁向南方游。这片峭壁是由岩石组成,陡峻地延伸至深海中,整片地区伸手不见五指,比北极寒冬更为阴冷,不过这些海狗在向南游的过程中,却能在这片黑暗区域里找到丰富的食物,尽情捕食鱼类。
秋天重新为海洋点亮一片磷光,每一道波浪的波峰都因此而闪闪发亮,举目望去,整个海面可能都闪烁着片片冷光,在一群群游鱼之下,海水就好像液态金属一般。秋季磷光通常是由于涡鞭毛藻在秋天大量繁殖所形成,这些生物在春天繁殖期过后,又突然再度大量增殖,不过这次为期甚短。
有时海面闪闪发亮可能并不是件好事。在北美太平洋沿岸,如果海面闪着磷光,表示海水中可能充满了涡鞭藻类的膝沟藻(Gonyaulax),这种微小植物含有奇特而恐怖的剧毒,大约四天就能成为沿海数量最多的浮游生物,而邻近的某些鱼类和贝类也会跟着含有剧毒,因为这些鱼、贝在捕食的过程中,都吞下了水中有毒的浮游生物。贻贝会将膝沟藻的毒性蓄积在肝脏,这种毒会破坏人类的神经系统,类似番木虌碱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基于这些因素,住在太平洋沿岸的人都知道,在夏季及初秋,也就是膝沟藻可能大量繁殖的时候,千万别吃海边捞上来的贝类。其实,早在白人来到这个区域以前,印第安人就已经知道这点。只要海面上出现红色斑纹,海浪开始在夜间闪着神秘的蓝绿色光点,部落族长就会下令禁止族人捞捕贻贝,直到这些警讯消失,禁令才会解除。他们甚至会在海边设立一站站的岗哨,警告不知情的内地人,不要到海边捞贝。
不过一般而言,不管是什么原因所形成的海面萤光,都对人类无害。航行于大海中的船只,就像人类在辽阔的海、天世界中所设的小观察站,站在甲板上向外望,会萌生一种神秘诡谲的感受。人类受虚荣心所驱使,会下意识地将所有非属于日月星辰的光芒,都归功于人类所创造,无论是在海滨闪烁的灯光,或是海上移动的亮光,都是某些人为了全人类都能理解的目的而点亮和控制。但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却是在海中闪烁、消逝的光芒,这些亮光出现与消失的原因都与人类无关,早在远古时代,还没有人类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出来搅和时,这些光点就已经照着自己的模式在海面上明灭。
在某个磷光闪闪的海上夜晚,达尔文站在小猎犬号的甲板上,从巴西外海穿过大西洋向南前进。在他的日记《小猎犬号游记》中,达尔文写道:
海面明亮异常,显得奇特而美丽。白天看起来满是泡沫的海面,到了晚上却散发出银白光亮。船身破浪前行,船头两侧是激起的波涛,像是两道液态萤光,而船尾的航迹则像是一条银河。举目望去,眼中所见的波浪,顶上都戴了银冠。海上萤光反射天际,贴近地平线的天空因而映着微光,而其它部分的天空仍是一片漆黑。日出之后,海上萤光仿佛被阳光融化一般,倏忽消失。在看到这种景象时,很难不想起弥尔顿描述“混沌” (Chaos)与“混乱”(Anarchy)的文句。@#(未完,待续)
──节录自《大蓝海洋》/柿子文化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