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08月15日讯】“钟声袅袅余音绕,流水淙淙禅意牵”。宋朝文士登临嵩山,游览少林,但见巍巍碑碣旌表天地,又感炯炯慈光遍照古今。士人于山林之中,听闻晨钟暮鼓。悠然间,仿佛亲见千佛朝宗、少林武功天下独步。置身此情此景,那些厌倦纷争的名流士子,达官显贵也幸得上天垂顾,以慧眼静观大千,于松涛之间静听普世的宏伟纶音。
为君治世 即是修行
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风雅的王朝。一幅传世名画《清明长河图》,将汴京(开封)的繁华描绘的淋漓尽致。画卷呈现出宋人自由活跃的思想,以及近似现代的宋朝生活,而北宋的繁华富庶,却是和帝王振兴佛门,有着极大的关系。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即皇帝大位,建国号“宋”,是为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下令废除后周世宗毁佛诏旨,恢复自由的宗教信仰。宋廷组织译场,刊印佛经,又派人前往西域求法。宋朝皇帝振兴佛门,是将良善的种子,首先播撒在幼儿的心中。宋太祖度八千童行到寺院学习。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炅又度童行17万人。
童行,就是自幼被遗弃的孤儿,或者经过父母的同意后,自愿出家的儿童。宋廷将这些幼童送入寺院“童行堂”,接受诵经、仪轨等培训。这些孩童在寺院学习成长,虽然没有取得正式出家的度牒,但是善于诵经及演奏鼓钹等乐器。而且这些儿童也要学习《中庸》、《大学》、《周易》等经典名著。
宋太宗认为,佛家文化对治国很有裨益,佛陀所说的利他之道,同样适用于天子。皇帝治理天下,能够行善造福大众,使芸芸庶民获利受益,这也是一种修行。崇信道教的宋真宗认为,佛家和儒教经典虽然表述大不相同,但是内涵相近,都在教人重德向善。即使个别僧人、道士不守清规戒律,也不能轻易的全部废除佛道。(《续资治通鉴》卷12 ,《佛祖统纪》卷44)
洛阳儒士 倾心禅学
在北宋帝王崇佛的背景下,由达摩创立的禅宗,从深山步入世俗,演变为士大夫青睐的禅学,司马光、富弼、黄庭坚、欧阳修等人都对之十分推崇。
元丰五年(1082年),文彦博留守西都洛阳,他召集年老的士大夫,仿效大唐白居易、如满和尚的“香山九老会”,和司马光、富弼等13人组成“耆英会”,意思是年高有德者的聚会。这13名会员,都是宋朝皇帝的股肱大臣,为社稷、为万民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每次设宴相聚,士大夫饮酒赋诗,以表达他们高洁的逸趣。当时“耆英会”引领洛阳风尚,成为文化的标杆。
“耆英会”的倡导人文彦博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长达五十多年,官至太师,被封为潞国公。白天,文彦博出入朝堂,辅佐国事;夜晚在家,他诵经参禅,非常精进。他曾在京师召集十万大众,协助佛门举行大会。
洛阳才子富弼,一生历经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官居宰相,为官清廉,被封为郑国公。他为人大度平和,秉性仁孝,无论对待同僚,还是百姓,都很恭谨。
富弼精通宋、辽、西夏三国关系,对此了如指掌,曾辅佐宋帝撬开辽夏同盟,成为稳定三国格局的功臣。
早年富弼没有显达时,范仲淹发现他有“王佐之才”,就将他推荐给宰相晏殊。晏殊也是一代奇才,不到20岁就高中进士。他看过富弼的文章后,非常欣赏他,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富弼便成为晏殊的东床快婿。
大约在1056年至1060年间,修颙禅师到少林寺说法,富弼闻讯前去聆听。熙宁三年(1070年),富弼镇守亳州时,他特别去请修颙讲解佛家经典。富弼退休后回到洛阳,再次请修颙入少林寺、招提寺说法。
宋神宗想到,禅宗刚刚兴起,还未稳固立足,应该大力弘扬。于是元丰五年(1082年),宋神宗下诏,将京师大相国寺中的六十四院,开辟为八座禅院和二座律院。禅院,是供禅师参禅悟道、清净修行的场地。律院是僧众讲解戒律的地方。得益于宋仁宗、宋神宗的倡导,以及朝中大臣的支持,禅学于此时得到迅速发扬。
革律为禅 修建兰若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这是宋朝优雅生活的写照。此时,远在深山的少林寺,无心发花,却意外收获许多桃李。
崇宁元年(1102年),宋帝下诏天下,敕命每一个郡要选出一座寺院改为禅寺,这就是“革律为禅”。少林寺也因宋帝的一纸诏令,成为真正的禅宗祖庭。
元佑四年(1089年),河南府尹韩缜邀请报恩和尚到少林寺传法。报恩所说的理念,遭到少林僧众的质疑,双方展开了一场机锋斗智的辩论。此番辩论犹如掀翻大海,拨转虚空。少林僧众像是迎来杲日照天一般,心悦诚服的将少林寺改为禅寺。
宋帝因修建陵寝之故,将偃师、登封、巩县割为“永安县”,少林寺就位于永安地界。登封县令楼异恳请吴居厚修建永泰皇陵时,也请他帮助修建“面壁兰若”。兰若,是指僧人静修的地方;面壁,是指达摩面壁九年修行的典故。由于达摩未曾入住少林,楼异就在寺外单独修建了面壁兰若,以表示对达摩的尊敬。
宋廷在少林寺还修建了“初祖庵”。新建的庵院檐柱雕花,伎乐天人栩栩如生,金刚威猛雄伟。远观殿堂,只见巍巍庄严,令人心生敬仰。
高明之辈 皆入佛门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远深山茂林中的少林,为寻找归真的帝王士人、九流大众提供了一方归栖之地。宋朝帝王带动了信仰的兴盛,士族和佛门的界限,也因而变的模糊淡泊。
北宋后期的文坛,几乎由一群居士组成,比如山谷居士、东坡居士、竹友居士、姑溪居士、溪堂居士等都与佛门有联系。理学大家程颐曾经感叹说:“现在学佛的人,都是一些高明之辈。”
从少林扬起的禅风遍及大宋国土,深深影响了士人。他们对生命的探索,也融于诗词中,理趣盎然,充满生机。
苏东坡笃信佛门,精通禅学。在他的眼中,诗歌和禅法可以互补。如果能够领会禅韵,有助于写出清警的诗句。他说,无论身在楼阁,还是山林,都没有区别。高卧云岭,可以静观自身;行走红尘,可以遍览人情,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得益于对禅学的掌握,苏东坡看问题的视野也很开阔。绍圣四年(1097年),东坡遭逢贬谪,前往海南。他于半途写下诗句:“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在茫茫的天地之中,神州就像是一粒粟米。言外之意是,不必计较,身在何处都是一样!他在前《赤壁赋》中,仅以寥寥数语,就点明苍宇的弘大,尘寰的渺小,同时也道出造物主对世人的呵护。
北宋诗人黄庭坚因为爱写艳词,曾被法秀和尚当场棒喝。和尚警告他:如果再不悔改,日后必会遭受恶报,坠入泥犁地狱。黄庭坚发誓再不敢猖狂宣淫。他将自己的居所诙谐的命名为“槁木寮”、“死灰庵”。在与黄斌老人赠答唱酬中,他说:“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诗人将自己比作游鱼飞鸟,在广袤的世间,探索在世的意义。
“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 达摩面壁九年,留下一花五叶的功果。在黄庭坚的心中,达摩只履西归,依然是眷恋故乡的世俗之人,还没有达到更高的境界。
黄庭坚虽未入寺修道,但他的诗词显现出独特的禅韵。“世态已更千变尽,心源不受一尘侵”,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始终保持着心中的清净,不受风尘的侵扰。这位悟性极高的诗人,一天因闻到木犀花香而明心悟道。
北宋文坛士人青睐佛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王安石曾对友人张方平说:“孔子孟子去世一千多年了,儒家已经失去了传人。即使有传人,也不是纯儒!”方平说:“怎么能说无人呢?还有超过孟子的人呢!”接着,他列举了一串僧人的名单:马祖和尚、汾阳和尚、丹霞和尚、云门和尚……王安石不解其意,方平说:“现在儒门势微,士人纷纷皈依佛门了!”王安石将这番话讲给宰相张商英,张相拍案称赞:“真是太妙了。此论一语道破!”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宋朝士人崇佛的程度。
一念薰戒香,千年仰玄踪。在北宋的宏伟纶音下,帝王名士怀抱玉壶冰心,于庙堂之高,敲响梵刹古钟。朝野上下静看龙工济物,聆听龙吟清雄,颐养恬然淡泊。
千峰一锡杖,千年一钵水。风云霁月下的少林古寺,在帝王的护持下,穿越千变万化的格局,继续展现超逸绝尘的风貌,镇守天地之中。
参考资料:
1、《牧斋初学集》(清)钱谦益
2、《谈艺录》,钱钟书,开明书店,1949年6月
3、《河南程氏遗书》卷18
4、《续资治通鉴》卷12
5、《佛祖统纪》卷44
6、《居士传》卷21
7、《少林访古》温玉成,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年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原创作品,请勿侵权)#
责任编辑:张宪义、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