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妈妈遇上德国婆婆的教养智慧
我已接下母亲这个角色将近十四年。怀女儿是个意外,但自从知道有她存在的那一天开始,我读遍了育儿书,研究各种教养法,希望能给女儿最好的成长环境。
她出生之后,我坚持亲喂母乳,一直到她一岁十个月自然离乳。我也毅然决然辞职,当个全职妈妈,全心养育这个当时觉得绝对是我唯一的孩子。然而身为母亲,究竟教养的角色该扮到何时、又该教给孩子什么?不论我看了多少书,依旧时感茫然。
我从小被贴上“优秀”标签,一路从北一女进到台大研究所,念书考试几乎成了我的“专业”,然而,这对于我当个母亲,并没有太多帮助。有时反而因为我被教育的方式,与我想要教育女儿的方式刚好相反,心生更多疑虑。
我全心爱着我的孩子,但因为对母亲角色的高度要求,加上生活与教养上的挣扎,让我常是在“极度幸福”与“极度痛苦”之间摆荡。更多时候,是“极度无助”,不知自己该如何扮演好这个最重要,却从来没人教的角色。
我想陪伴孩子成长,但当时一穷二白的我,也知道给孩子好的环境所费不赀,所以在怀孕的同时,我开始尝试许多不同的在家工作方式,最终选择了创业,有了自己的婚礼顾问公司。
创业让我脱离女儿刚出生时,计算每片尿布钱的苦日子,但另一方面,却也让我无法如怀孕时设想那般,全天陪伴孩子。
外人总羡慕我没有老板,能够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殊不知老板这个角色,几乎没有下班时间。刚创业时,我常一边回电邮、打电话,一边把女儿放在腿上喂母奶。
等女儿更大的时候,我常在她睡着后,加班到天亮。
我努力工作,也努力挤出时间陪伴,但仍不时在想,身为父母,我们每日辛苦教养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尤其女儿进入青春期后,我才发现,闷着头努力做父母是不够的。也就是说,光当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只是完成了自己分内之事,但并不代表那就是孩子未来所需要也想要的。
关于教养,有专家这样说,有朋友那样做,但事实上,每个孩子与家庭都不同,有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大多时候,父母像在做实验一样,在不断的试误中调整。
我的教育实验
女儿从小在台湾长大,十一岁才搬来德国。在她到德国生活之前,我们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分居台湾德国两地。对妈妈来说,那真是我心里很苦的一段日子,但我也因此有了一次“暂停”的机会,重新思考究竟想给女儿什么。
就在这时候,我又意外怀了第二胎。与女儿的短暂分离,以及新生命的到来,给了我又一次当妈妈的机会。
同时养育一个青春期的女儿,加上一个好动的学步儿,两个孩子十一岁的年龄差距,以及台湾和德国不同的教养环境,给了我很多观察与反思的机会,也开始了“凯若妈咪的教育实验”。
我深知,没有哪一个国家、环境或教养方式是完美的,都需要父母用心观察聆听,随时学习调整,找到与自己孩子互动沟通的“频道”。
那段时间,我时常偷偷观察德国的孩子与年轻人,也观察他们与父母的相处方式。我的德国婆婆与老公之间的亲子关系,和她的教养方式,成了我十分重要的参考来源。
而我十分幸运,遇上一个充满智慧的德国婆婆。
我的德国婆婆
我的德国婆婆有两段婚姻,几乎一个人带大了三个孩子。而每个孩子很独立,也有着坚实的价值观,善良、仁慈、正直。就算三个孩子有着不同的父亲与迥异的个性,但孩子们感情亲密,家人之间也几乎无话不谈。
在与婆婆相处的几年,让我最佩服的是,婆婆做到了每位母亲的梦想:三个孩子都视母亲为自己最好的朋友,也对母亲充满尊敬与深刻的爱。
我的老公并不是好带的孩子。他和哥哥从小性格刚烈又好动,相差一岁的他们总爱打闹,也走过一段单亲的日子。但他们不约而同提到,妈妈总是那个把他们的心抓回来的力量。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平时,他们并不处处依赖妈妈,却在不知道怎么做时,会想知道她的看法。虽然最后不一定会照着妈妈的话去做,但也清楚知道,她总是会支持他们。
婆婆总是直接表达对孩子的爱,她每次和我的老公拥抱,虽然儿子早就比她高大,她总还是会说一声“我的宝贝”,要拥抱许久才放开。一开始我不大敢直视他们拥抱,觉得有点害羞,但现在,我与孩子们也常这样做,还不忘说声爱你。我也希望孩子不管多大了,我们都能这样紧紧相拥。
每次遇到我不知该怎么处理的教养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的亲子沟通,我总会问我老公:“当时你妈妈是怎么‘搞定’你们的?”甚至会直接请教我的婆婆,而十之八九,她都能给我很有智慧的回馈。
虽然台湾德国的社会文化不尽相同,但我发现,亲子互动的原则都是相似的。所有孩子的基本需求和发展进程,都同样需要爱、陪伴与指引。
有天孩子独立生活之后……
我常问婆婆一些状况题,例如:怎么看不同年龄孩子的功课?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整理房间这件事?我会问她过去怎么处理,再搭配自己的方式来试试看。然而,我学到最多的不是教养技巧。婆婆给建议时,最常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有天他们独立生活之后……
当我问到怎么陪孩子写功课,她会用上班来比喻。她说:“未来孩子上班,也会有上司或客户指派他们‘功课’。我们不会希望孩子总要别人耳提面命,才去做事,这样也不会有好的工作表现。”婆婆会想,是什么让一个人有动机把工作做好?“喜好”当然是其一,“责任感”是其二,而“做完之后的回馈”是其三。对大人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
婆婆会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下写作业,甚至她就在一旁烘焙,做完了功课,他们就能一起吃蛋糕。
婆婆随时都在思考,如何养成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她鲜少要求孩子要乖巧听话,但常教导孩子去揣摩他人的想法与感受。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她不会插手,反而让孩子从结果中学习自己负责任。而这一切,不是从孩子快成年离家了才开始,而是从每一天的教养过程中,从小就深植孩子心中。
因此,我也开始用“为孩子独立那天做准备”的思维,来教养孩子。以此为目标,所有恼人又模糊的教养问题,突然变得清晰无比。#
─ ─摘自:《每一天的教养,都为了孩子独立那天做准备》/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