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 清朝诏书大发现!皇帝原来这样想(中)】
皇帝的各种护航文
在皇帝颁布天下的诏书中,最重要者是两种:即位之初的“登极恩诏”、宾天之际的“大行遗诏”,是皇帝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命令。
皇帝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命令,攸关皇位继承是否正统、国祚如何绵延。以 21 世纪的思维来想,就像各国总统或集团 CEO 上任与退位时的就职演说或公开发表信。就职时为自己的领导方向定调,宣示接下来的政策作法,而离开岗位时对自己的执政内容、各界的看法做出回应或答辩,为整个任期正式画下句点。
在登极恩诏中,新上任的皇帝会藉由施恩赦罪带来新气象,但是仍然有十恶不赦的那把尺,犯下谋反、谋叛、不孝等罪大恶极的罪犯,依然要继续受罚。而施恩是一体适用,诏书上会列出合乎奖赏的情形,符合的对象就能受到恩赐。现今政权转移的新任领导人会采取大破大立的手段,走出和过去不一样的路,但清朝皇帝是继承父亲的职位,孝子要善继父之志,因此承命的新君一开始鲜有别出心裁之举,不会做太唐突的事情。
虽然清太祖努尔哈赤或清太宗皇太极,宾天之后都没有制作遗诏布告天下,因为当时满族皇室没有这种习俗,但清世祖顺治皇帝却挪用汉人对皇帝遗诏奉天承运的理论预设,让自己成为明正言顺的君王。明朝崇祯皇帝自杀后没有留下任何遗诏,也就代表没有说要传位给谁,清军逮到机会咬定明朝政权失去延续的法源根据,因此判定南方自立的文武官员都是伪立新朝,而礼葬崇祯的顺治皇帝和清军,就采用了发布“登极恩诏”,透过诏书颁布告诉天下:“我清军入关奉了新的天命,我是新的君王!只要过去明朝的百姓投诚于我,我都能接纳、视为我的臣民。”
顺治皇帝临终前曾与臣子王熙一起讨论遗诏内容,所发布的遗诏是清朝历史中唯一的“罪己诏”,以罪己之姿痛自列举弊政。顺治皇帝过世时才 24 岁,加上身为感情丰富的双鱼座、考虑很多,自然而然会反省过去做的事情哪里不足,希望继承人可以在这个开国基础继续发展,以焦虑之心盼望让国家可长可远。
相较于顺治皇帝的罪已诏,清圣祖康熙皇帝的遗诏重点在于强调自己一生鞠躬尽瘁,为传统帝制与清朝正统作出强力辩护。在康熙遗诏中多次提到“诸葛亮”这号人物,因为身为皇帝没有一例一休、肩膀很重,而一般臣子到了 60 岁就会致仕(退休),但皇帝可不能退休,所以康熙希望有诸葛亮这种可以燃烧生命到最后一刻的仁臣来辅佐自己。听起来有点像抱怨文?这是属于皇帝的高级烦恼。
虽然在康熙五十六年 ( 1717 ) ,康熙皇帝曾召集诸王大臣与皇子们,以口头预拟自己的遗诏内容,但其中并未提到继位人选,所以在临终仓促之间说要传位给皇四子胤禛(即清世宗雍正皇帝)并写明于康熙遗诏时,大爆冷门让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段人生如戏的争夺王位历史事件,是现今历史剧最爱的题材,例如《步步惊心》电视剧即以四爷胤禛的继位争议多加渲染着墨。当时无论是宫中或民间,许多人对此决议感到不平,因此雍正皇帝即位时就以登极恩诏来表明“我是皇阿玛最心爱的继承者”。
将雍正皇帝的登极恩诏以白话文表示,大意是一篇警告文:“虽然康熙曾立了皇太子(即第二阿哥允礽),但立了又废、废了又立,他早已神志昏聩不适任,所以康熙将继承大统的重任交给我。各位昆弟子侄,请不要觊觎王位轻举妄动!”有些人认为雍正皇帝窜改了康熙遗诏而夺取王位,除非现代人可以搭时光机回到过去,否则永远不会知道真相。但历史学家们从其他史料看出雍正皇帝在当皇子时就很用心、也有野心地布局,最终才能从这么多皇子中脱颖而出。
在清代,不是所有皇帝都曾以前任皇帝的名义颁布过遗诏。乾隆六十年 ( 1795 ),高龄84岁的乾隆皇帝,煞有其事地先把第十五阿哥颙琰封为皇太子,准备隔年正式禅位,隐藏含意为嘉庆皇帝(即颙琰)是台面上的小王,乾隆皇帝变成幕后的 BOSS 级人物。但他的这番心意,要怎么让大家知道?其实明明白白地写在嘉庆元年正旦 ( 1796 ) 颁布的乾隆皇帝传位诏书中:“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军国重务、用人行政这些事,我还没有那么懒,还不用交给其他人帮忙。用兵、大臣任命都交给我来决定负责,旁人不能插手”。虽然嘉庆皇帝当时已经 30 多岁、年纪不小了,但主掌政权的那把剑,暂时还握在乾隆皇帝的手中。直到嘉庆四年 ( 1799 ) ,乾隆皇帝以“太上皇”之尊崩殂,而向来只有皇帝能颁布诏书,因此在名义上,朝廷所颁发的是“大行太上皇遗诰”。@#
延伸阅读:
──转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本文限网站刊登)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