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广东开平强征祖产 侨胞面临逼迁(下)

开平市长5月到美东通报 百日之内市府就将古镇私产圈地占为己有 侨胞目瞪口呆

人气: 185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06月07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蔡溶纽约报导)对于居住在美国纽约、三藩市、洛杉矶,及墨西哥、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等世界各地的开平华侨来说,还有100多天,大陆就要强制买断他们的祖屋;再过200多天,祖屋将面临强行拆迁。

自从开平市长5月美东行,说古镇要搞“全域旅游”,一些华侨的物业已被征收,尤其是一些百年祖没有屋契的,房屋更被直接收走掠夺,速度之快,让海外侨胞目瞪口呆。

接上文:广东开平强征祖产 侨胞面临逼迁(上)  《一代宗师》《让子弹飞》拍摄地 赤坎碉楼成旅游项目 商人和官府圈地 原住民遭强迁

一名纽约开平人士无奈告诉记者:先不说赤坎该不该搞成古镇形态的主题公园,买断所有产权,把原住民迁出,光从时间上看,这份“公告书”就很不合情理,时间不过百天,市府圈地就把古镇变成自己的,想找律师打官司也来不及。

但是,无论如何,开平华侨们希望家乡好,不希望家乡被拆成博物馆式的“标本”,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他们希望能寻求一个保护家园的办法。

开平的渔家生活。随着原住民的被逼迁,这一景象也将消失。将来只能看到模拟的生活场景。(美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关光宗摄影/蔡溶翻摄)
开平的渔家生活。随着原住民的被逼迁,这一景象也将消失。(美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关光宗摄影/蔡溶翻摄)
赤坎镇的骑楼连绵成一片,背景是关族图书馆。(美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关光宗摄影/蔡溶翻摄)

乌镇年接待游客高达“数百万人次”

近年来,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迅速,开平市政府此次来美洲宣导的“乌镇模式”,已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原地修缮的“一动不动式”,重建已毁建筑之“修旧如旧式”,到兼具观光与度假的“历史穿越式”主题公园型古镇。

开平1800多座碉楼形态各异,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这些欧美式碉楼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美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关光宗摄影/蔡溶翻摄)

例如:乌镇二期就很像是一个古镇形态的主题公园,因其买断了产权,把原住民迁出,然后将原来的房子拆后重修,实际上是按照原来文化遗存的风貌和结构的复制建物,模拟古镇生产、生活场景,并且在其中大量配置了表演节目、观光景点和度假酒店。

开平的渔家生活。随着原住民的被逼迁,这一切恐怕也将消失。(美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关光宗摄影/蔡溶翻摄)

从统计数据上看,乌镇模式为旅游开发公司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年接待游客高达数百万人次,证明历史街区在中国有市场,历史建筑仍受人欢迎,这种模式也成为很多官员和商人眼中兼顾商业效益和历史保护的范本。

把原住民迁出,古镇原有的生活模式随之消失,与生活模式相关的文化也会消失。(美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关光宗摄影/蔡溶翻摄)

单纯为旅游服务的“乌镇模式”

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把古镇变成“历史穿越式”的影视城,单纯为游客服务的古镇,白天人头涌动,旅行社小旗到处招展,夜晚却上演“空城计”。没有人,也就没有了人文,没有了草根生活气息和灵魂内涵。一名游客在一篇网络上介绍乌镇模式的文章下留言:“商业化太重,这是我不喜欢”。

当年蓬勃的水路运输,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洋货品云集至此,又分发各地,使赤坎成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岭南商埠。(美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关光宗摄影/蔡溶翻摄)

为何?这名游客写道:去了一天,住了一晚,游人如织,看不到一个当地人,不知道当地人怎么生活,不知道当地人怎么劳作,什么是文化,不是人想像造出来的,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当地人,就失去生气。

“那都是假的”,纽约资深老记者郭少华议论说,旅游的目的就是去体验不同的人文与原真的自然景观,如果没有体验这些,“等于去了个假旅行”。

他举例说,早年听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于是他直奔北京长城而去,可是不远万里来到那里,发现建了登山缆车,不需要流汗就能当“登长城的好汉”,登顶后又看到“长城”二字,是简体字的,所以肯定是近期的,历史感荡然无存。

他说,发现很多地方在开发古老遗存时,多少都存类似行为,把老的变成新的,把真的变成假的,添枝加叶“假冒伪劣”,历史的模样不知不觉中变味了,加上哪里都是人山人海,经过几次失望后,他决定“再也不回中国寻访历史古迹”。

“金山伯”明信片 促成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开平市政府想复制“乌镇模式”的赤坎镇,是开平当地最大的集市,据传建于康熙、雍正年间。由于这里华侨众多,镇上建筑中西合璧,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碉楼特色,名列中国特色小镇,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开平同乡会主席邓学源说,当初赴美淘金的“金山伯”希望老年时落叶归根,因此赚到钱后都在家乡买地、建房。开平的工匠凭着“金山伯”从国外寄回来的明信片,以上面印有的美国建筑风景照片为依据,结合传统的乡土建筑艺术,从而造出了中西合璧的建筑,而且1,800多座碉楼形态各异,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这些欧美式碉楼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由于古镇独特的建筑艺术,吸引许多剧组前来拍摄,电影《一代宗师》和《让子弹飞》的拍摄地就坐落在碉楼最为集中的赤坎古镇,及其周边,让许多人认识赤坎古镇。许多摄影师亦从这里取景,涌现出无数的摄影佳作。

古镇的未来令人困惑

邓学源很怀念当初赤坎集镇的繁华景象,当时蓬勃的水路运输,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洋货品云集至此,又分发各地,使赤坎成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岭南商埠。然而时过境迁,今日赤坎已呈衰败之态,还在留守的居民都是老人,年轻人都离开了。也不能责怪年轻人向往大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生活设施有些年头了,年轻人早就接受不了,家乡也没有留住他们的工作机会,谁来承传下去呢?

邓学源认为60亿的资本,对赤坎是难得的“脱贫致富”机会。原住民迁走,这一做法的好处是便于集中管理,规范景区秩序。否则,受房屋权属限制,老城区房屋难以连片开发,是第一个难题。

可是关淑媚说,如果连原住民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呢?她又指,《整体改建》项目中,即把赤坎古镇强行规划成:上下埠核心、宾馆酒吧区、沙溪特色商贸区、入口广场区、度假服务区、星空自驾营地、生态湿地停车场等,这种分类是为了旅游的经济目的和旅游效益,与文化保护无关,其结果是,在景观区内的文化遗存得以幸存和保护,而在其它区域内的便是厄运难逃。从整体上看,一个古镇生动而自然的原生态也就消失了。

本来,赤坎申报特色古镇、列入国家名录是为了推动文化保护,不曾想,出了名的赤坎反而遭来祸端,经过模式化的旅游开发之后,传统古镇恐怕会“得而复失”,阿媚痛心地说,她宁愿古镇保有“真实性、完整性、最少干预”,“让它自然衰老,也比‘历史保护’为名的新一轮旅游性破坏要好”。

历史保护 终究是为了什么?

文保专家认为,历史街区的价值在于历史记忆和文化品味,应与“铜臭”绝缘;中国政府官员想的往往是招商、开发、建设,以及改造后的政治影响,而让古镇脱贫最快、来钱最快的就是旅游;地产开发商只想到尽早出售赚取差价;商人眼中的历史街区,则是挣钱机器;当地的居民虽爱家乡,却是散兵作战。

西方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有相当的研究和积累。然而,无论是政府主导、商人牵头,还是文保专家领衔,似乎都不能完全让人满意。著名旅游胜地威尼斯的历史建筑,可算是保护相当好的,可是,在演变成一个赤裸裸的旅游景点后,物价暴涨、房价高昂,游客人挤人,岛上的原住民已经不堪骚扰搬离岛屿,到另一个地方居住,而他们留在岛上的房屋,或租或卖,交给其他人开商店或旅店做生意。

长此下去,威尼斯成为一个仅供人观瞻的商业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大卖场”,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古村古镇,也不再有稳定的居民,不再有日常生活的气息。

村落是传统文化的根

被称为“中国古村落保护第一人”的冯骥才曾说,中国1,3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大部分都在村落中。他还说,在2011年前的10年里,中国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就这么一个速度。

在文保专家眼中,村落是传统文化的根,过去中国的基层权力组织基本属于乡村宗族自治,由乡绅建立的“小王国”,具有一种模糊在农民与士绅之间的文化形态。

可是,很多村民并不知道自己村庄的价值、民俗的价值,祖祖辈辈生活在其中,并不以为然,可当他们离开村庄,原有的村规、民俗、村里的历史记忆、文化也就消失了。

历史保护 终究是为了挽留生活

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原住民脱贫致富之间的关系,《纽约时报》2014年曾有一篇名为〈历史保护,终究是为了挽留生活〉的文章写到,40多年前,美国政府秉承建筑保护优先的原则迁出原住民,对古村落进行“僵尸式”保护。但不久人们就发现,在维护资金短缺、游客激增的压力之下,古村落的建筑状况急剧下降。同时,被强行搬到现代小区里的印第安人也染上了“城市病”:邻里关系变差、传统娱乐活动消失……于是该部落决定放弃住房补贴,毅然迁回古村,并将历史遗产与今人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

2013年,美国住建部为表彰这批让古村“复活”的原住民,颁发了“美国住建部长奖”。该部落的首领说:“40年前,扮演规划师角色的是专断的官员,而今天是我们的部落成员;保育的对象也从建筑转到生活。那些人花了40年才想明白,历史遗产中看不见的东西才最需要保护。”

很多开平乡亲也都认为,留住人才能留住古镇。关淑媚说,古镇不是博物馆,而应该是一个本地人都喜爱的鲜活镇子,古镇不能只吸引游客、没有人住,各阶层的人混居才能有文化的传承,才能挽留住一个地方的地方精神。游客来到这里,才能够看到这里的本土文化,感受到村民的真实生活。

理想的古镇开发 应该是什么样?

那么,最理想的古镇保护开发模式,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郭少华说,在这方面,美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或可资参考。他说,早年认识一名布碌崙的华人,买下一栋已评级的历史建筑,市府提供资助,以便利私人业主保育及活化,使历史建筑不致因日久失修而破损,但业主不得拆卸建筑物,并须容许建筑物作“合理程度”的开放让公众参观。这名华人对他说,“对政府的安排很满意”。

海外的名镇名城都是原住民自己在参与维护,共同受惠。在上述的印第安古村落的故事中,原住民自己进行古村修复和小企业孵化。当然,他们的生活可以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比如:用水、用电,都能在传统的外观中,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

说到底,跟欧美小镇相比,中国的问题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差异太大”,阿媚说,古镇的基建不是哪一个个体能做的,老房子更新改造,都需要不小的花费,没有规划,全靠个人,只好任由破败。

这笔巨款,是把古镇打造成一个“博物馆式”的景点,还是保留历史风貌,并为原住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处理好村民生活、游客体验、经营者盈利的关系?取向不同,结局也将大为不同。◇#

责任编辑:艾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