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论语.季氏》
夜半,“小偷”和“强奸犯”均已入睡。李麟坐在墙跟下以手支颐,望着屋顶。面前摆着他的一份囚粮⎯⎯两只窝头、一碗汤,既不想吃也不想睡。
圆圆的天窗外浮悬着一块黑蓝、黑蓝的天,不时的几丝轻云掠过。从窗口透进的月光正巧照在尿桶上方的墙上。在那里,依稀可辨的苍蝇粪、臭虫血、蚊子的尸体,斑剥、颓圮,就像一幅荒诞不经的画图。
他凝视着,努力去寻拟出一个清悉的轮廓……
可是,竭尽全力也思索不出一个要领:这次他究竟是为什么被捕?
其实,这座拘留所对他来说并不陌生。活了二十九岁,来这里已是三回了。
第一次,还是他十一岁的时候。“文化大革命”高潮声中,母亲不堪“反革命家属”兼“右派分子”身份,被殴打后上吊自杀而死。他因大骂村干部“逼死人命”,以“坚持反动立场的反革命子女”被关三个月。
第二次,是“大队(当时还是“人民公社”建制,村被称为“大队”)”支书派他进城联系兔毛销售,不给来回车费。说是:“人民火车人民坐”。结果,被车站查出来,拘押十五天。
第三次,“改革开放”之后。他承包了一个家禽饲养场,搞的很红火。可是突然说他欠了税,他怒气之下打了税务员。
现在该是第四次了,可这次是为了什么?他还不知道。
不错,听马大爷的口气,是说他参加了“暴乱”。新名词“暴乱”。可怎样才算“暴乱”?他“暴”了什么“乱”﹖
共产党是创造名词的高手。每逢运动便出现一批专为整人的新名词。过去是“地主分子”、“富农分子”、“三反分子”、“反革命分子”。一九五七年出了一批“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是“走资派”。好容易答应不再搞运动了,这次又来了个“暴乱”。据说参加“暴乱”的是“暴徒”和“社会渣子”。………
李麟自信,身上无角无渣,想了想,也没对任何人施过“暴”,因此对这次进监他是一百个想不通。肚子里就像揣了个火炭,口干舌焦,恨不得把这世界烧了﹗
可是⎯⎯在愤怒的同时,一个理性的声音在告诉他:有可能陷入一场永久的冤狱。因为“六四暴乱”期间他不仅在北京,而且恰恰也在现场。就凭这一点,加上公安办案人员的想像,推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政治需要,就足可以判他个十恶不赦。
想到这里他又后悔了。痛恨自己:为什么在全城起义、万人空巷的打坦克、堵军车的时候,没有像在场的多数人一样,也投上几块砖头、几枚石子、甩上几只汽油瓶?这本是很方便的,自己的拖拉机上就有油桶……
那波澜壮阔的抗议就像大海的狂涛,荡涤、净化着人心,洗却卑吝、怯懦、自私及无限程度的容忍。使你不自觉地投身其中,舍身创造这中华民族新的一页。……
二 坦克碾过的时候
他是六月一号进城的,目的很单纯,为自己的“合同单位”送货。拖拉机上装满向“畜产品收购站”交售的优质兔毛,向涉外饭店送的蜗牛,药材公司的蝎子,“羽绒加工场”的鸭毛。他承包的虽是“家禽饲养”却实际上无所不包。他甚至还想此次交售之后开始积累资金,研究如何饲养紫貂和獾。
虽然是合同单位,也大多是国营经济,麻烦也不少。有的人,因为你“后门”不到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有的人,因为没有额外的“意思”而故意拖延刁难;特别最近天安门有学生“闹事”,各界又去支援,人们无心也不愿上班,到了地方却找不到人。
这一切李麟都会应付。无非是⎯⎯他有一项诀窍⎯⎯“袖筒里握手”。先到熟悉的收购工作人员家中送上几瓶各有所好的“西凤”或“茅台”,外带几只活蹦乱跳的鸡、鸭、兔,或者约人到饭馆“撮一顿”。第二天,“熟人”就会在收购站以十分主动的工作态度等他上门。价钱、品级、“秤头”都会顺利过关。
六月三日,李麟完成任务,二仟八百元到手,心中十分高兴。他先去澡堂洗了个澡,理了发,又在颐和园门前专做外宾生意的货摊上买了一套连衣裙,一只梅花玉手镯。这是打算送给妹妹李丽的。她,二十四岁的大姑娘了,曾发誓除非哥哥娶了嫂子,否则终生不嫁。自爹娘死后一直协助哥哥持家,一年四季围着“三窝(鸡窝、鸭窝、兔窝)、一台(锅台)”转,十分辛苦。
北京城有个规定:为减少市区交通阻塞,所有的卡车、载重车、拖拉机、马车、人力大车只能在夜间八时之后,清晨八时之前才能出入市区。李麟当然不敢违反。他计划夜间十二点之后再出城。在此之前他本可以去一趟前门或王府井的,可也由于天安门前的学潮,全城公共电、汽车停驶,而不得不作罢。无聊之间只好留在大车店和同店的住客打扑克。
晚上十二点,李麟带上一瓶可乐,一只扒鸡,四个烧饼外加两只苹果出发了。出熙和路,循泉河大道,进三环路,一路上几乎寂无人影。拖拉机“突突”的响声格外震耳。
李麟觉得奇怪:往日的午夜虽不是行车高峰,但路面的熙攘也该算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今夜例外,路广人稀,这人都到哪里去了?
二时半,李麟到达紫微路。眼前的景象使他豁然有了答案,前面的公主坟人山人海,大概全北京的人都在这里!……
@#
责任编辑:魏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