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06月23日讯】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于谦,在明朝“土木之变”时力挽狂澜的国士;张煌言,明末抗清名将。他们虽属于不同的时代,亦未曾谋面,但他们身后却在杭州西湖聚首,皆被葬于西湖之畔,史称“西湖三杰”,并一直为后人所敬仰。然而,文革期间,他们的忠骨却惨遭破坏。本篇说的是于谦和张煌言。
国士于谦
据《明史》记载,出生在杭州的于谦七岁时,就有僧人以其不凡,称之为“他日救时宰相”。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其才华受到明宣宗等人的赏识。汉王朱高煦谋反时,于谦跟随宣宗出征。在朱高煦出城投降后,宣宗命于谦口头列数朱高煦罪状。于谦严词正气严切,厉声威严激烈。朱高煦趴在地上发抖,称罪该万死。宣宗对此十分满意。
- 为官清廉
军队班师后,于谦受到重用,出任山西河南巡抚。其为官清廉,公正,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即位后,重用太监王振。王振不仅喜欢权,更喜欢钱,一些人为了升官发财,每次朝会都向王振送礼。时间一久,向王振送礼成了宫中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有人不送礼,也要受到惩罚。1446年,于谦准备进京觐见皇帝,朋友们都劝他给王振带上一点儿礼物,两袖清风的他坚决不同意,结果被王振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而关进监狱,并判处死刑。后来在山西、河南两省官民进京请愿的压力下,王振才免了于谦的死罪,贬官为大理寺少卿。
- 土木之变后力挽狂澜
仰仗英宗的宠信,王振擅权达到顶点,不仅对内党同伐异,对外也投机取巧,破坏边防,为祸国家,终于招致了瓦剌贵族也先的进犯。1449年,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王振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怂恿英宗仿效宋真宗亲征。英宗为了青史留名,听从了王振的建议。也先听说英宗御驾亲征,就佯装撤退,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在土木堡这个地方,明军被包围,死伤过半,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而王振被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抡起铁锤打死,樊忠也战死沙场。
明军战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百官在大殿上号啕大哭。后来,皇太后忍住眼泪,命令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而对于兵败和如何抗击也先,有的官员张惶失措,甚至主张迁都南逃。这时主战的于谦挺身而出,被皇太后任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北京。
于谦提出了“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于九月辅佐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位,是为景帝,明代宗,年号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立明英宗之子为皇太子。这使得也先企图以英宗作为要胁工具的阴谋不能得逞。
朱祁钰登基后,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大臣,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比如他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
1499年十月,也先逼近京师,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了北京保卫战,于谦率军民抵抗,大败瓦剌军,击毙万余人,俘获将领几十人,夺回被掠的大批百姓和牲畜。1450年春、夏,也先又对明朝接连几次进攻,但均遭失败。这时,瓦剌内部脱脱不花汗等不满也先的攻掠政策,主张与明朝议和,放回英宗。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皇帝被外族俘后不附带任何屈辱的条件就被放回来,这还是第一次。英宗回京后,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而也先进攻明朝失败后,势力渐衰。
- 蒙冤被处死
虽然英宗的归来并没有影响到朱祁钰的皇位,但他却废掉了英宗的太子,而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这应是上天对其不遵守承诺的惩戒。
1457年,也就是英宗被软禁的第八年,朱祁钰卧病在床。大将石亨、大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等乘机发动政变,攻入南宫,拥朱祁镇直入奉天殿,命鸣钟擂鼓,召见百官,宣布复位。史称为“夺门之变”。
英宗复位后,在一些大臣的劝说下,英宗被迫处死了于谦等支持代宗即位的大臣。据说当锦衣卫去抄于谦家的时候,原本以为这个当朝大员的家肯定油水多,是个肥差事,不曾想到了的时候,都惊呆了,真的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了,什么也没有,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皇帝赐给的蟒袍、剑器。一个在场的锦衣卫指挥使不知不觉的留下了眼泪:天下还有如此清官啊!
- 昭雪
于谦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以他的所为终是留得清白在人间。
明宪宗时期给于谦昭雪。诰书曰:“正当国家多难之际,保卫社稷避免灾祸,只有于公能够坚持公道持节,但却被一群权贵奸臣所嫉害。先帝在时已知其冤,而朕心中着实哀悯他的忠诚。”《明史》称于谦为“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并把他与岳飞、张煌言同列为“西湖三杰”。
- 墓与祠在文革中都被毁
于谦死后葬在西湖三台山麓的於氏家族祖坟内。1489年,在墓旁建旌功祠。据民国时人记载,于谦的墓道从西湖南岸净慈寺附近开始,绵延几公里而到达墓前,蔚为壮观。而在于谦死后的数百年中,杭州、河南、山西等地祭祀他的事情仍不绝。
在毛和中共发动的文革中,于谦墓区的地表建筑几乎全部毁,坟墓也被挖开。1982年,于谦墓重修并重立墓碑。该墓坐西朝东,墓塚呈马蹄形,墓前建有墓道,墓道两侧安放有六对石像生。
忠烈张煌言
与岳飞、于谦齐名的还有明末抗清将领张煌言。在明朝任兵部侍郎的张煌言,在北京的崇祯皇帝自尽、明朝众臣投降清朝后,面对着南下的清军,与钱肃乐等人起兵抗清,并奉鲁王朱以海为首,在绍兴阻挡清兵。战败后,入海占据舟山继续抗清,寻机复明。其顽强支撑了19年。
康熙三年,因走漏消息,被清兵围岛偷袭,张煌言及随从人等,悉皆被俘。起初,清廷极力劝降,但相信大丈夫“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问”的张煌言,拒绝了多方的劝降,不屈而死。民间传说,张煌言服刑那天,天忽大雨,万民哭送。
张煌言死后,被埋葬在西湖边上,离岳王庙、于谦墓不远。他的那首关于杭州的诗作《入武林》流传后世: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又悬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他口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可叹的是,文革期间,忠烈的张煌言的坟墓和碑石也皆被捣毁,直至1983年才得以修复。
结语
几百年走过,岳武穆、于谦、张煌言的忠义仍回响在西子湖畔。虽然中共毁掉了他们的坟墓,让忠骨蒙受耻辱,但却毁不掉他们流传至今的浩然正气,而这浩然正气将穿越时空,继续影响着后来人。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