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不当皇帝要当总编的昭明太子(一)

作者:佟仁
font print 人气: 329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题记:梁太子萧统,是梁武帝萧衍之长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从没想去继承皇位,而是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汇集古今三万卷书籍,全神贯注地编选了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

时至北宋年间,民间尚传曰:“文选烂,秀才半。”1400多年后的今天,也有文人慨叹:如果在中国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这部《文选》,古代的秀才们该用什么来做科举考试的“教材”?

公元501年10月,襄阳城已是一派浓浓的秋色。汉水的颜色变得凝重,道路的两旁已是落叶缤纷。但与大自然的肃杀形成鲜明的反差,城中的气氛显得格外热烈。

原来是襄阳前太守萧衍即将在建康称帝,消息不胫而走。虽然萧衍并不是襄阳人,但他在这里待了很长的年头,百姓对他十分熟悉。他能文善武,才德俱佳,主政时造福一方,很受襄阳人的拥戴。

更让人们奔走相告的是,还有好事成双。那边,萧衍将在建康登上皇帝宝座;这边,萧衍在襄阳城里的丁妃又为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萧衍自从离开了萧子良的幕府出任边将,多年戎马倥偬,整天筹划着军国大计,也就顾不上照顾家庭。后来在襄阳起兵,打到了京城建康,终算奠定了大业。

真是白驹过隙,仿佛才打个盹儿,人却已经到了中年,萧衍很自然地想起了自己膝下无子。因此,当襄阳旧府的家人将喜讯报到建康尚书府时,甭提萧衍有多高兴。

当前来报信的人鼓动他庆贺一番,生性简朴的萧衍破天荒地同意。于是,家人们忙里忙外地张罗着,府中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消息早在建康城中传开,故吏门客俱来助兴。

此时,齐室气数已尽,萧衍众望所归,已是南朝公认的政治新星。因此,一听说萧衍生儿子,那些从来没有由头上门的属下,个个带着贺礼来到尚书府道喜。萧衍本来不喜欢喝酒,但一时高兴,也喝了好几杯。于是,宾主尽欢,热闹了半宿。

送走客人之后,正要盥洗就寝,猛地想起夫人信里还有要他为儿子起名的事。于是,匆匆合衣走进书房,思忖起来。没想到,夜深人静,绵长的思绪,唤起他对自己戎马半生的回忆。

萧衍的父亲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因军功封侯。生于侯府的萧衍年少时性喜文学,曾与沈约等文人同在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任职。后来,他受萧子良推荐,出守边镇襄阳。

襄阳是南朝与北朝接壤的突出地带,处于战略要冲。无论南北,只要一有战事,这里就会吃紧。萧衍到任后,招兵买马,轻徭薄赋,爱民如子,显出杰出的才智。

虽然他胆识过人,但在地处要冲的边地保境安民,实属不易。后来东昏侯无道,他觉得时机已到,于是,整军经武,兵发襄阳。经过三年战事,终于打到建康城下。

想到称帝不仅是指日可待,而且是铁板定钉,萧衍的头脑里突然浮现出天下一统的景象:好一个“统”字,它既有统一、政令归一的蕴涵,又有辖制、综理一切的意味。自己半生奋斗,追求的不正是这样的境界吗?

萧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那就叫‘萧统’吧!”

他马上封好回书,要求来人第二天回襄阳把自己为儿子题的名字告诉夫人,同时嘱咐搬来家眷。他要亲自教育儿子,以延续他未来的功业。

当小萧统被接到京城建康时,萧衍已经称帝。天监元年11月,一岁的萧统便被册封为太子。

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萧衍中年得子,儿子的到来让他备感欣喜。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开始发蒙,父皇亲自给他讲《孝经》和《论语》后,他读书时不仅“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且能讲出颇为在理的心得要领;五岁时已遍读儒家《五经》,又悉能讽诵。

一天,萧统在父亲的书房里拣起一本书,翻开一看,篆体的两个大字映入眼帘——离骚。他的心猛地一凛,这不是太史公心仪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吗?他一目十行地浏览起来。他看到文中写道:“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愬。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不知不觉被这种精神境界所打动和吸引。

屈原的气节和情操令他激动不已,并调动和激发了他的读书兴趣。加上一颗非常敏感的心,正好与卓越的古人那遥远时空中的心思发生共鸣。

太子十五岁时,梁武帝亲自为他主持了冠礼。此后他搬出皇宫,在皇宫东侧的东宫居住。期间即使梁武帝让他参与朝政,但只要一得空闲,他便赋诗撰文。

如果说,太子开始读书时,只是为了消遣;那么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便深深陷入了中国文化的渊薮,从“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渐渐地深入堂奥,“心游目想,移晷忘倦”,以至于达到废寝忘食、不能自拔的地步。他被书吸引,一发而不可止,浸润在知识与情感、历史事变与人生经验汇合而成的书海之中。

太子读书,条件当然优越。皇家的书库中藏书极丰,梁武帝个人就有四五万册图书。太子广蒐博览的书也有三万册之多,经史子集,无不涉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他的书目表上,更多的是文学类书籍。

15岁的太子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已日趋清晰,在将经、史、子与文学相区别的过程中,提炼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文学标准。而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太子逐渐形成了极高的文学旨趣和鉴识水平。

梁太子读书,在当时是一大盛事。今天的江苏南京有太子的多处读书之所。而每一个读书处,都有一则关于太子的故事。

太子读书,还受到梁武帝的嘉许。知道太子酷爱读书,梁武帝就在钟山的北高峰为他建了一所别墅。一时间,志趣相投的太子宾客景从而至,太子的一首《钟山讲解》记述了当时的情景:

清宵出望园,诘晨届钟岭。
轮动文学乘,笳鸣宾从静。

这是一个非常优美、十分静谧的地方。读书台离山顶仅一步之遥,视野特别开阔。近景是钟山起伏的峰峦,植被茂密,山色葱茏;远景则是钟山下一马平川的原野,毫无遮碍,一直可以看到泛着白色光芒的天地相接之处。

将读书之处设在这样的地方,可清楚地看出主人的旨趣与情怀。隐入深山,曲折地反映出太子对尘世生活的厌倦。联想到太子对陶渊明人品文品的格外赏识,可知他是将那些志行高洁、积学甚深的隐者视为同道,自己也同样具有隐者的情怀。

从诗中的意境可见,写作这首诗时,太子敞开胸襟与天地进行畅快的精神往来。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太子似乎感悟到什么,因而也极想与人交流得之于心的体会。

也许是太子希望有更多的人选择读书,让更多的人接触这些文化珍宝,让包含了人生的经验、智慧和高标风节的诗文更能启迪人心,永久地在世间流传。于是,一个邀约文人学士、集古今书籍三万卷、后来成为科举考试“教材”的三十卷《文选》呼之欲出……

参考资料:《梁书‧武帝纪》、《梁书‧列传》

(待续)

接下文:不当皇帝要当总编的昭明太子(二)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有不少的帝王在推动促进佛道的兴盛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皇帝梁武帝萧衍(464~549)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 萧统病逝时,年仅三十一岁。粱武帝亲自来到东宫,扶着太子的棺柩失声大哭。太子仁义有德,人人皆知。死后,朝野都都感到惋惜。京城男女,都到太子宫去凭吊,满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国各地的百姓和守卫疆土的士兵,听到他死去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
  • 萧衍是汉代相国萧何的后代,在位四十八年,寿八十五岁,是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长寿皇帝,仅次于清朝的乾隆。
  • 五柳先生 田园诗人 南山赋闲 东篱菊纷 心性澹泊 守朴怀真 诗文若璞 太古宝珍
  • (新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周刊441期,作者谢田)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锋芒,修养心性,待时而发,低调发展。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养晦”的字面,则有修炼的因素和背景,原本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的意思,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清末实业家郑观应把“韬光养晦”作为成语一起使用,首见于他在澳门写的《盛世危言》。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 对此,我也可以肯定地说,一部以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美学为底色的精神史,寻找所谓家园史,绝对是一部癌变史。谁如果看不到这个如此简单并且显而易见的问题,谁的审美口味,精神世界就一定出了问题。而一个社会、一个群体、一代人出了问题,就恰好证明了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所说的,一九四九的大洋国,经过真理部的控制和再造,终于在《一九八四》达到了目的。高尔泰的《寻找家园》的蹿红为《一九八四》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引自本文
  • 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有一个衣着简陋、身体瘦弱的中年汉子,徘徊在尚书仆射、侍中沈约的府门外,他神色焦急,时常探首张望,显然是在等候什么。
  •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留下的丰功伟绩足以令后世赞叹。汉武帝的武功与文治盛极一时。
  • 数百年前,南宋将领辛弃疾登上镇江的北固楼,遥望滚滚奔流的长江,感叹神州千里风光。而词人笔下的神州风光,更因帝王将相、豪杰群雄的风云板荡,涌出奔放的豪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