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花机式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衣料第二‧提花机构造及附图
提花机的长度为一丈六尺,高高隆起的部分叫花楼(控制提花机上经线起落的机件),中间托着衢盘(调整经线开口部位的机件),下面垂吊着衢脚。用加水磨光的竹棍作成的,一共一千八百根。对着花楼的地下挖二尺深的坑,可以容纳衢脚。地下潮湿时,可以架二尺高的棚代替地坑。提花的工人坐立在花楼的木架上。提花机的末端以的杠(经轴)卷丝,机的中部用两根叠助木(打纬的摆杆)来穿接两根大约四尺长的木棍,木棍的尖要插入织筘的两端。
织纱罗用的叠助木,比织绫绢的最好轻十几斤。织素罗不起花纹,要在软纱、绫绢上织出波浪、梅花等小花,比织素罗只多加两扇综框,一个人踏织即可,不用提花的人闲着呆在花楼上那个,即不设衢盘与衢脚。其织机形式分为两段,前一段平放,从花楼向织工的一段向下倾斜一尺许,这样叠助木(筘座摆杆)的冲力大些。若织包头巾之类细软的丝织物,则应另作一个水平且不倾斜的织机。人坐的地方安二个脚架,因织头巾的丝很细,要防止叠助木冲力过大。
原文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花机式
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水磨竹棍为之,计一千八百根。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地气湿者,架棚二尽代之。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本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叠助,织纱罗者,视织绫绢者减轻十余斤方妙。其素罗不起花纹,与软纱绫绢踏成浪梅小花者,视素罗只加桄二扇。一人踏织自成,不用提花之人,闲住花楼,亦不设衢盘与衢脚也。其机式两接,前一接平安,自花楼向身一斜倚低下尺许,则叠助力雄。若织包头细软,则另为均平不斜之机。坐处斗二脚,以其丝微细, 防遏叠助之力也。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