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影评

纪录片《科技代价》:怵目惊心的人性化背反

人类对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依赖,而产品人性化程度的不断升级让人越来越沦为产品的奴隶,进而越来越丧失人的本能。而且,生产人性化产品的过程,本身就是扼杀生态环境的非人性化圈套。纪录片《科技代价》(Death By Design)以电子产品的产生和销毁为背景,通过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人权状况和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揭示人类在享受现代科技便利性的同时也面临着自杀性的毁灭。

电影简介

由美国导演韦苏(Sue Williams)执导的纪录片《科技代价》,今年3月在香港大学举办放映会及导演对谈会,聚焦中美电子产品产业链的运作,探讨电子产品消费热潮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影片通过一个个怵目惊心的镜头告诉人们,这些人性化的产品却源自“现代奴工”;而人类制造科技垃圾的过程是在自掘坟墓,且不可逆转。

“戏”说新语

“你有几部手机?”

“你常常换手机吗?”

“你的旧电脑、旧手机坏掉后去了哪里?”

影片的开头是一系列街头访问,这些问题为纪录片《科技代价》埋下了伏笔,当观众看完电影后,再回想街访的问题和自己的答案,会感到不寒而栗。

生产线上的“现代奴工”

苹果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举起一块只有巴掌大的机器,宣告“苹果重新发明电话”,令全球震惊。智能手机的诞生,让世界为之疯狂,2010年苹果手机的销售量高达4,660万部,同年,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工厂在中国大陆至少发生了14宗员工堕楼事件。

电影的镜头指向了曾在深圳富士康工作的湖北女孩田玉,她在入职的第37天选择了轻生,当时才17岁。怀着对繁华大都市的梦想,她背井离乡来到了深圳,进入了这个巨大的工厂,然而在这里短短的一个月,却让她的梦想成了碎片。科技产品生产过程如流水,步骤分得极仔细,一个环节慢下来就拖慢整个生产过程,所以厂商不愿让工人离开岗位。田玉工作时日复一日做重复的动作,需要高度集中的精力,像极流水线上的机器人。

每个星期工作六七天,每天十二个小时,每天还受到管理者的辱骂,更令人失望的是,这些单一的技术即使掌握得再娴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难有发展前景。入职一个多月没领到工资卡的田玉在厂区几个办公室被“踢皮球”,她沮丧地步行14公里回到宿舍,第二天她选择了轻生,大难不死的她左腰部以下瘫痪,几个月后被送回湖北老家。记者采访田玉的父亲,他眼泛泪光地说:“就给了点人道主义赔偿,人道主义……呵,不说了,不说了……”

一句“人道主义”充满了讽刺。看起来田玉是“自讨苦吃”,事实上她的案例只是这巨大的产业链上的小小一环。中国人的勤奋、大陆庞大的廉价劳务市场吸引了世界上各大公司的眼球,而中共特有的泯灭人性的政体更使占大陆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百姓没有出路。他们所遭受的隐形的精神与人身控制,使“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屡屡发生。以田玉的案件为例,中共当局为了防止田家与外界媒体接触,一度对他们进行了监控,禁止他们将消息传播出去。

环境代价不可逆转

现在的电子产品是否买新的比维修还划算?《科技代价》告诉观众,内置电池的手机在充电400次后将光荣“退役”,此时正是新机出炉的时候;计划性汰旧换新,是产品的设计目标。

大量废弃的电子产品面临着销毁及回收的问题,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世界流通后的宿命,竟然还是“回归中国”。在进行深入的调查后,导演惊愕于中国的生态:“中国的生态环境到了什么地步?有3亿居民没有纯净的水源,如今60%的地下水已经不适合饮用。”

中国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绿色的电路板、银色的电脑主机、彩色的手机壳……形形色色的电子垃圾散布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工人用简陋的方法来提取电子垃圾的晶片,最常见的是用火烧熔电子产品的塑胶外壳,再提取晶片。这种提取方法令贵屿的空气弥漫着难闻的塑胶焦糊味,空气和水源早已被回收场的垃圾严重污染。

贵屿所属的潮阳区2015年的统计指,贵屿有逾5,000间电子垃圾及塑胶拆解回收场,镇中有约13万居民,其中6万人从事回收业,每年拆解的垃圾超过100万吨。

影片中访问了一位儿童医生,他驱车前往贵屿后,为当地儿童采血检测,发现所有儿童的血铅均严重超标:“不到这里,我真的难以想像他们直接大量焚烧电子产品。铅是没有一个安全值的。”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有目共睹,影片中亦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曾于美国加州IBM工作的女工,在没有被通知及没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工作时长期暴露在氧化铅中,以至于她的孩子患有天生的成长障碍,智力受损。访问中她十分无奈地告诉记者,如果当时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她一定不会选择这份工作。

地球是一个循环体,空气、水、食物,一切一切通过各种方式在全球交互影响,科技垃圾无论转移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销毁,受害的都是全人类,这就是科技的代价。

责任编辑:童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