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德成的工坊诺乐(Norlha)制造出来的产品已被法国权威网站列入奢侈品行列,Hermès、LV、Balmain、Sonia Rykiel、Lanvin和Haider Ackermann等国际知名品牌,都开始启用这个小村庄产品。
成长经历
德成深受母亲Kim影响。母亲来自富裕的欧洲移民家族,在法国成长并受教育。母亲是人类学家、宗教学家、设计师和摄影师,嫁给藏族男子为妻。
德成的外祖父是名希腊人,做生意赚了许多钱,在法国有自己的酒庄。德成出生在法国,从小就在外祖父酒庄生活。幼年美好的时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德成,母亲告诉她,人活着不仅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做。
从小跟随父母游历欧亚各地的德成,18岁才回到美国接受大学教育。2006年,她大学毕业后,来到父亲的故乡西藏。钟爱西藏文化的母亲,对织物也非常感兴趣,她鼓励德成开发牦牛绒产品。
神赐的财富
德成建立诺乐工坊,以当地牦牛绒为原料,用传统编织工艺和全天然矿物染料,制作围巾和披肩。诺乐是藏族人对牦牛的称呼,它的另一个意思是“神赐的财富”。德成解释说,这不是直接拷贝西藏风格产品,而是从藏族文化中借鉴一些元素,然后进行再创作。
所谓牦牛绒,就是牛毛下一层更细密的“底绒”,用以防寒。底绒每年秋季生长,次年春季自然脱落。与山羊绒相比,虽然牦牛绒在色泽、光洁度和柔软度上略逊一筹,但其更加结实耐磨,藏文化内涵让其更具吸引力。
即便如此,直到今天,在藏区,牦牛绒依然算不上是一种普遍的产品。甘南地区的牧民认为,牦牛的生长成熟周期比羊更久,这意味着饲养牦牛的投资更大,而成年后的牦牛通常是以奶、油(牛油)和肉等产出经济效益。
牦牛绒非常细,直径小于20微米,长度为3.4至4.5厘米。两岁大的牦牛产的绒最好,每头小牛每年只能产大约100克绒。在诺乐工坊,每条纯牦牛绒围巾大约要4头小牛的绒才能制成,更大披肩要7头小牛的绒。
牦牛绒产品走向世界
2007年,诺乐牦牛绒手工作坊正式成立。在这里,一个工人要用4天时间,才能制作出一条围巾需要的纱线,制作一条围巾也需要同样时间。由于采用最古老制作方式,德成必须从零开始培训员工,要培训6个月才能上手。
诺乐工坊采用从瑞士进口的染料给产品染色。这种染料从矿物中提取,对草原环境影响降到最小。为开拓更多产品种类,诺乐工坊加入诸如尼泊尔、印度、缅甸等地织布技巧,并请来尼泊尔纺织大师教授工人。
诺乐产品颜色朴素自然,以砖红、蓝、青、黄、米、褐、灰为主。德成说,不是染不出其它颜色,而是这几种颜色代表藏区特色,从“碧蓝”到“幽蓝”的天空,青草翠“绿”的草原,“黄色”的格桑花,“红褐色”的寺庙,棕色或白色的牦牛……
德成在宣传诺乐产品时,坚持用线上的工人当模特。比如有一款红色围巾,在身高一米九的染布工万代的演绎下,透出真正青藏高原味道。
如今32岁的德成,已经在仁多玛乡立业成家,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不再像20岁一样白皙,脸上已有高原红。但她说,她不再羡慕20岁的年轻岁月,30多岁的她,已经走出当年的迷茫,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责任编辑: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