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医患同理心多重要?患者拿到处方 应问3个问题

17国13,000名医生的研究显示,他们对治疗方案的利弊心里没数。

最新研究凸显,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面对新的治疗方案,病人们如能向医生提几个问题,就医效果会更好。(fotolia)

人气: 3087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02月15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陈洁云编译报导)新研究显示,医生们在开处方时,对整体疗效、特别是副作用的估计常常偏差很大,原因就在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专业精细化。不仅是医生们需要反思医道,日前也有医生建议,病人们如能变被动为主动,经常向医生提几个问题,会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

场景1:

“我不想给他做化疗,他都不太清醒了。”护士对肿瘤科医生说。
“没办法,他的主治医生想做。”
“可病人需要知道他病得多重、化疗的副作用。”
“唉。”同事轻叹一声。

场景2:

另一位老妇人按医嘱吃了一年的抗凝血药华法林,然而没有一个医生曾了解到她这一年里摔倒了50次,最后一次摔倒夺去了她的生命——她犯了脑溢血。医生们只考虑了防止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却没想病人整体上怎样……

上面两个例子,是澳洲医生斯丽瓦斯塔瓦(Ranjana Srivastava)日前在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刊文描写的,意在反映医学界的常见尴尬:A医生的处方到B医生那里就变得很不合适。

在医学专业分工高度细化的年代,每个医生管辖“自己的器官”看似有效,实际却会伤害病人整体,因为人毕竟不是五脏六腑的集合。据澳洲独立研究智库“格拉顿研究中心”(The Grattan Institute)估计,因此浪费的医疗费可能达10亿美元。

医生开具不必要的昂贵药物,已成为空前普遍的现象。

医生开具不必要的昂贵药物,已成为空前普遍的现象,其理由往往是患者的期望(或让患者保持信心)、收益激励以及害怕医疗诉讼等。近日《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则提出另一因素:当医生拿出方案时,对其利害往往缺乏估计,以低估副作用最为常见。

这项研究对17个国家的48项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共涉及13,000多名临床医生,没有一组医生表现良好。

例如,很多急性中耳炎患儿可能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可能受激素替代疗法所害,产科医生和神经科医师会低估抗癫痫药物导致出生缺陷的风险。家庭医生们往往高估前列腺癌筛查的益处,却低估华法林对治疗房颤的益处。移植外科医生对供体衰竭的可能性会估计不足,且各科医生对放射成像检查的健康风险都不清楚。

此外,一些可做可不做的甲状腺、肺部、前列腺和子宫手术,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被大大低估。精神科医生对精神药物的长期危害认识不足。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化疗的侵害性。在影响生命质量、延寿效果颇可质疑之外,密集的化疗往往增加病人的死亡概率……然而研究显示,临床医生们大都信心满满地推荐自己的方案。

“如果医生对病人的视角缺乏感知、考虑、同情和理解,就很可能以偏概全。”

目前,医学界建议医生整体施治,和其他医生及病患本人共同决策。(fotolia)

作者指出,众所周知,医学不仅是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医道的作用不亚于医术。如果医生对病人的视角缺乏感知、考虑、同情和理解,就很可能以偏概全。目前,医学界也建议医生整体施治,和其他医生及病患本人共同决策。

目前,日程繁忙的医生们少有时间深入探究浩如烟海的医学研究报告,往往听信同行专家的意见和药物广告的宣传。就癌症治疗而言,如何既让患者保有希望,又保持诚实,始终是医生面临的挑战。然而,医院的奖励机制重量不重质,往往使医生缺乏改进医术的动力。

作者指出,在无休止的检查和医生给出的各种专业解释面前,不安的患者们往往不敢提出质疑,殊不知病患是需要问问题的。在互联网四通八达的今天,医生们要进一步征询同行专家的建议并不难。对于棘手的病案,患者应该能接受医生给出“我也不知道”的回答,容其稍后再给出答案。

在互联网四通八达的今天,医生们要进一步征询同行专家的建议并不难。(fotolia)

由此,在医生给出新的治疗方案时,病患不妨问以下三个问题:

◎ 我还有什么其它选择?
◎ 这一方案对我有什么具体的好处和危害?
◎ 如果我不用这个方案,结果会怎样?

如果医生们能更多地从患者那里听到这些问题,并且如实回答,临床医学的效果无疑将上一个台阶。

责任编辑:茉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