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新党疑涉共谍案 学者:防中共渗透是潮流

以张显耀共谍案做对比 应是有明确事证才搜索王炳忠等人 苏紫云表示 我政府社会终于觉醒 挡
共产主义渗透台湾

人气: 606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12月20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报导)台湾新党青年军王炳忠等人,遭检调以《国家安全法》搜索,传出检调搜出大笔人民币、简体字账册。中共国台办竟跳出来,谴责台湾当局肆意打压、迫害主张两岸和平统一的力量和人士。

此举遭到各界讽刺与嘲笑,法务部长邱太三接受媒体访问时更霸气回呛:“他们要指责我们前,可能要先看看自己吧!”语毕,邱太三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学者表示,新党青年军王炳忠等人会被搜索,应是证据非常明确了。图为检调19日前往搜索。(中央社)

王炳忠、林明正、侯汉廷、陈斯俊等4位新党青年军,19日遭到搜索。新党20日上午召开记者会,王炳忠说,不存在任何接受中国大陆党政军相关组织的金钱,完全不是事实,人民币是他在中国出书的稿费与版税,以及与友人的创业投资,都是正当的商业行为。

他还说,当调查局人员按门铃时,因很害怕会被带走才在脸书开直播,他要求请律师,检调人员也不肯。出家门后,想对媒体说话,却被锁喉,新党才刚从中国回来,就被这样对待,让他有绿色政治迫害的感觉。

侯汉廷则说,指控他加入共产党一事,是无中生有,只因为新党反独促统就遭暴力对待,他宣布将投入台北市议员选举。王炳忠也不排除投身公职人员选举。林明正则说,参选与否一切听照党主席安排。

防止“用民主手段 摧毁民主”

淡江大学战略科技中心执行长苏紫云分析,国台办是严重的模糊焦点以及认知错误,台湾已经不会因为个人政治立场而遭打压。王炳忠被搜索会引发大众关注是因为程序问题,台湾搜索令需要法院独立判断,不会因为单一单位想要针对谁就搜索谁,这件事司法是完全独立的。

过去搜索票决定权在检察官,可直接搜索、监听人民。但前总统陈水扁执政时期,已针对这部分做出改革,将搜索令回归法院,法官早已先审查既有证据,确认是否有搜索必要才动作,这是民主国家对人民最基本的人权保障。 苏紫云说,“这是没有问题的。”

澳洲政府最近发布,中共透过政商关系,对澳政府发挥实质影响,因此启动民主防卫机制。也就是基于民主与宪法制度,禁止特定政党主张极端激烈行为,其来源是有鉴于纳粹希特勒时期,“以民主手段,摧毁民主”所致。

苏紫云说,王炳忠这件事发生,代表一件事,“就是台湾政府社会终于觉醒了,针对共产主义渗透已启动民主自我防卫机制。”

台湾目前利用修法与实际行动,让台湾民众理解,这不是政治打压,只是民主制度的自保。他说,绝对不能让中共用“以民主手段,来摧毁民主”的事情再度发生。

被统战网利用 王炳忠非主导者

在事情未明前,苏紫云建议,我们可以做的是“不喜欢炳忠、不赞成他的诉求没关系,但还是要确保他的人权不受侵害,这是台湾社会很可爱的地方”。

不过王炳忠等人会被搜索,应是证据非常明确了。苏紫云举例,相较前陆委会副主委张显耀,突然间以涉共谍案为由解除职务,当时证据不明显,因此没有受到搜索调查,仅是行政职务解除,比较接近是与前总统马英九立场不同所导致,这样对比可以显示出,王炳忠等人的事证应是较为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台湾接受对岸委托的协会、学术等机关,常无意的帮助中共搜集台湾的情资,等于是被利用统战,但得到的委托费用却很低。

“若有主观意识协助中共,就是不可原谅。”不过他认为,依目前有限的资讯来判断,王炳忠等人应是警觉性不高,比较像无意间成为统战的棋子,被情报网、统战网合并利用,无意间成为协助、帮助犯,并非主导者。

新党青年军王炳忠、侯汉廷等人19日遭搜索并带回侦讯,党成员到调查局国安站前声援,警方也在大门口维持秩序。(中央社)

搜索开直播 法律不允许

对于王炳忠开直播一事是否触法?邱太三说:“直播确实是法律上不允许的”,因为涉及侦查不公开,直播时等于把相关的讯息对外泄露,这跟摄影不一样,摄影只是保全当下的证据,不会被外界所知悉,但是直播是直接被外界所知悉,这会违反侦查不公开。

新党质疑政治操作、“绿色恐怖”。行政院发言人徐国勇说,法律问题就是法律问题,不必做政治联想,也不用政治语言看待这个案件,要给检察官办案空间,这也是国人对法律应有的尊重与态度。

台湾网友:中共自打脸

另外,台湾PTT网友也针对此事发起嘲讽,中共向来不准民众谈人权,这次官媒发出声援王炳忠等人的照片,还支持“信仰自由”,开始重视人权的动作,笑称王炳忠是“中国人权之父”,“中国有民主了”、“共产党根本自打脸”、“中共官员是不是脑袋错乱”、“谁还敢说共产党没人权”。

更有人批评,台湾非政府组织工作者李明哲遭到迫害的时候,官媒怎么不声援,“低端人口被抓的时候怎么不出声”。◇#

责任编辑:李世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