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负面情绪累积 聊一聊有帮助
情绪焦躁、低潮,“聊一聊”有帮助。精神科医师詹佳真说,人惯性思考易放大不开心的事,陷入情绪风暴。诉说、聊天过程有助客观思考,转移注意力,让心情平复。
董氏基金会今年针对18岁以上的民众进行“六都民众的心理健康需求、认知及忧郁情绪现状”调查。有2成民众遭遇无法解决的压力事件时并不会求助,认为自己就可处理;也有超过6成民众不知道身边、社区就有心理健康资源可利用。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精神科主治医师詹佳真日前受访表示,有国外文献指出,有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的人没有寻求协助,主要原因包含缺乏对精神疾病特征及可治疗性的了解、不知道寻求协助的管道、对正接受心理或精神相关治疗的人存有偏见、及担心自己接受治疗会被人歧视。
詹佳真表示,遇到压力、情绪不稳可能会导致长期失眠,长期失眠又跟焦虑、忧郁有关,如果放任情绪问题不处理,可能会让脑部神经化学物质分泌更为失衡,演变成忧郁症,届时生活、工作、学业都会受到影响。
寻求专业协助不等同“就医”,詹佳真说,很多人以为有情绪、精神问题找专家就是要去看精神科,其实可以多利用各县市心理卫生健康中心和民间心卫机构,都有专业心理咨商师提供咨询,或者张老师、生命线等专线服务,只要找对象“说一说烦恼”,不让负面情绪积累,对心理健康就有帮助。
今年世界健康日“一起聊聊忧郁症”是近10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以“情绪疾病”为关注主题;WHO也已提出呼吁,预估在公元2030年时,忧郁症将会造成疾病及失能主因,如同其他身体健康议题,在变成重大疾患之前应进行预防工作。
聊一聊为什么会有帮助?詹佳真表示,人的惯性思考会选择性的放大特定事物,可能针对一些特别有威胁性的事件,放大某些点,钻牛角尖。若把事件诉说出来,为了让聊天对象了解,必然会全面盘点事件、再次客观检视、评估;且谈论时也会“转移注意力”,不会胶着在特定面向。聊天对象也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观点,不会一直往死胡同里钻。
不过,詹佳真也提醒,若心理状况已影响生理,如长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逃避人群、社交活动,单纯“聊一聊”已无法解决问题,应寻求专业资源协助,或也可跟家庭医师聊,可被转介适当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