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榨法与器具
制取油料的方式,除了榨油之外,还有用两个锅子来煮取的方法,用在制取蓖麻油和苏麻油;在北京有研磨的方法;在朝鲜有舂磨的方法,用在制取胡麻油,其他就都是从压榨的方式来制油。
用来压榨的器具得要树枝大到两臂环抱的大小,把木头中间挖空,以樟树的木头最好,檀木与杞木为次等(杞木做的怕地湿,容易腐朽)。这三种木头的纹理缠绕,没有纵直纹路,所以用力挥动,用坚实的尖硬楔子插在中间,木头两边不会拆裂,其他有纵直纹的木头就不适合用。中原长江以北地区,比较少有需要环抱的树木,就取四根合并起来,用铁箍固定,再用横向栓木串合起来,中间挖空,用来容纳物质,这样零散的木头也有像完整木头一样的用途了。
要压榨的木头中间要挖空的大小,要随木头大小而定,大的要能容纳一石多,小的容纳不到五斗。要制作榨油容器时,先在中间凿划一条平的沟槽,以弧形凿来削圆上下,下沿凿一个小孔,挖一个小沟槽,让油榨出时能流入承接的容器中,其中平的沟槽长度约三四尺,宽三四寸,看器具大小来做,没有固定格式,用来充实沟槽的尖楔与枋木,只适合用檀木或柞子木两种来做,其他木头不适合用。尖楔用刀跟斧头制成不用刨,因为希望它粗糙不希望它光滑,以免会滑动。撞木和尖楔都用铁圈将头部包住,是因为怕散开。
压榨的器具整理好之后,再拿些像篦麻子或油菜子之类的丢进锅中用小火慢炒(凡是桕子或桐子之类的果实,都不用炒而直接用碾碎蒸熟的方式处理),炒出香气之后,再碾碎蒸熟。在炒蓖麻子或油菜子之类的时候,适宜用深度六寸的平底锅,并将子仁投入锅内不断搅拌,如果因为锅太深或者翻得太慢,就会因为受热不均而减少油的产量与质量。炒锅也要斜放在灶上,跟蒸锅很不一样。要碾碎的沟槽埋在土里(木制的要用铁片盖在上面),上面用木杆穿过铁轮,两个人站在两边举起来往前推,如果资金本钱雄厚的就可以用石块砌成用牛推动的碾具,一只牛的劳动力,相当于十个人的劳动力。也有不用压碾而用磨的,像棉花子这一类的就是。压碾过后再箍起来,挑出粗的再碾,细的放入炊煮的釜甑去蒸,蒸气蒸够了之后就拿出来,用稻茎与麦茎包裹成像饼的形状,饼外的圈箍,可以用铁制成,也可以用竹签交织编制而成,且要与中间压榨后的饼尺寸相吻合。油是从蒸气提取的,有形来自无形,刚从甑子蒸完拿出来的时候,如果包裹的速度太慢,那么水蒸气就会飘散,会因此减损油量,能力强的人会快速倒出、包裹并箍起来,能得到油比较多的要诀就在这里,有些榨工从小做到老仍不知道这诀窍。包裹好固定后,装到压榨的容器中,当容量装满之后,挥动撞木,将尖楔打入挤压,油就会像泉水那样流出来了,包裹内将油榨出后留下的残渣称为枯饼。胡麻子、油菜、莱菔子、芸薹子这些包裹后的饼,都要重新碾碎,筛掉茎跟刺,再蒸,再包,再榨,初次得到油两分,第二次得到油一分。如果是桕子、桐子等子实,那么压榨一次就已经全部流出,就不用再榨了。
如果是用水煮的方式取油,就同时用两个釜锅将蓖麻子、苏麻子碾碎投入其中一个锅中,注入水煮滚,上面浮的泡沫就是油了,用勺子扫过取出,倾倒于另一个干的锅内,锅下用慢火将水汽熬干,油就形成了,但是这样得到油的总数,最后会有所减少。北方有磨麻油的方法,是以粗麻布袋将芝麻包在里面扭绞的,这种方法以后再详细研究。
原文
《天工开物》膏液第十二卷──法具
凡取油,榨法而外,有两镬煮取法,以治蓖麻与苏麻。北京有磨法,朝鲜有舂法,以治胡麻。其余则皆从榨出也。
凡榨木,巨者围必合抱,而中空之。其木樟为上,檀与杞次之。(杞木为者,坊(防)地湿,则速朽。)此三木者脉理循环结长,非有纵直纹。故竭力挥推(椎),实尖其中,而两头无璺拆之患,他木有纵纹者不可为也。中土江北少合抱木者,则取四根合并为之。铁箍裹定,横拴串合而空其中,以受诸质,则散木有完木之用也。
凡开榨,空中其量随木大小。大者受一石有余,小者受五斗不足。凡开榨,辟中凿划平槽一条,以宛凿入中,削圆上下,下沿凿一小孔,削一小槽,使油出之时流入承藉器中。其平槽约长三四尺,阔三四寸,视其身而为之,无定式也。实槽尖与枋唯檀木、柞子木两者宜为之,他木无望焉。其尖过斤斧而不过刨,盖欲其涩,不欲其滑,惧报转也。撞木与受撞之尖,皆以铁圈裹首,惧披散也。
榨具已整理,则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凡桕、桐之类属树木生者,皆不炒而碾蒸)透出香气,然后碾碎受蒸。凡炒诸麻菜子,宜铸平底锅,深止六寸者,投子仁于内,翻拌最勤。若釜底太深,翻拌疏慢,则火候交伤,减丧油质。炒锅亦斜安灶上,与蒸锅大异。凡碾埋槽土内,(木为者以铁片掩之。)其上以木竿衔铁陀,两人对举而推之。资本广者则砌石为牛碾,一牛之力可敌十人。亦有不受碾而受磨者,则棉子之类是也。既碾而筛,择粗者再碾,细者则入釜甑受蒸。蒸气腾足取出,以稻秸与麦秸包裹如饼形。其饼外圈箍,或用铁打成,或破篾绞刺而成,与榨中则寸相稳合。凡油原因气取,有生于无。出甑之时,包裹怠缓,则水火郁蒸之气游走,为此损油。能者疾倾,疾裹而疾箍之,得油之多,诀由于此,榨工有自少至老而不知者。包裹既定,装入榨中,随其量满,挥撞挤轧,而流泉出焉矣。包内油出滓存,名曰枯饼。凡胡麻、莱菔、芸薹诸饼,皆重新碾碎,筛去秸芒,再蒸、再裹而再榨之。初次得油二分,二次得油一分。若桕、桐诸物,则一榨已尽流出,不必再也。
若水煮法,则并用两釜。将蓖麻、苏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以杓掠取,倾于干釜内,其下慢火熬干水汽,油即成矣。然得油之数毕竟减杀。北磨麻油法,以粗麻布袋捩绞,其法再详。@#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