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烧石第十一卷
青矾(皂矾)
青矾、红矾、黄矾,都是由同一种物质变化而成的。挖取煤炭外层的卵石(俗名铜炭),每次将五百斤投入炉内,炉中用煤炭饼(也就是不需鼓风的、叫作自来风的煤饼)千余斤包裹住这些矿石。
炉外砌筑土墙将炉围起,炉顶部留出茶碗口大的圆孔,使火焰直透其上,圆孔旁用烧矾的废渣厚压一层(用旧渣盖顶,不知始于何时。但要筑新炉,非用旧渣盖顶不成)。然后从炉底点火,预计要烧十天才熄火。燃火时从孔眼中不时有金色火焰冒出(像烧硫黄那样)。
红矾
锻烧十天之后,冷却,取出皂矾。其中烧成半酥的杂碎者再另外拣出,名叫“时矾”,供煎炼红矾时用。其纯粹的像矿灰形状的,取出放入缸中水浸三个时辰(六小时),再滤至锅中煎炼。将十石水溶液煎至一石,这时火候才算足。
煎干之后,在上面凝结的都是最好的皂矾,下面的是矾渣(以后用这种渣盖炉顶)。皂矾(青矾)是染房必用,中国只有五、六个地方炼制皂矾。五百斤原矿石可烧制成二百斤皂矾,这是大致情况。拣出的时矾(俗名“鸡屎矾”),每斤掺入黄土四两,在罐内熬炼,则制成“红矾”)。泥水工和油漆工常使用红矾。
黄矾
黄矾的制造更是奇特,原料取自炼皂矾炉旁的墙土。土墙在春夏间烧炼皂矾时其成分受火的作用,到霜降、立冬之际天凉的时候,墙上自然出现这种矾类,就像在淮北砖墙上生出硝石那样。刮取下来,名曰“黄矾”,染房经常用到。用黄矾涂成浅金黄色的器物,在火上一烤便立即成为紫红色。从外国来的黄矾,打碎后里面有金丝的,叫“波斯矾”,这是另一种。
胆矾
还有山西、陕西烧取硫黄的山上,其渣弃在地上二、三年后,受雨水浸淋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流入山沟,自然结成皂矾。取来后出售或使用,不需要煎炼。其中成色好的,有人拿来冒充石胆。
石胆又名“胆矾”,亦出于晋州(山西)、隰州,是山石洞中自然结成的,因此呈绿色带有光泽。将烧热的铁器浸入胆矾水中,便生成铜色。
《本草纲目》书上虽说记载了五种矾,但并没有辨明其原委。至于说到形状像黑泥的“昆仑矾”和形状像铁矾的“赤石脂”,这都是西北出产的。
原文
《天工开物》燔石第十一卷──青矾、红矾、黄矾、胆矾
凡皂、红、黄矾,皆出一种而成,变化其质。取煤炭外矿石(俗名铜炭)子,每五百斤入炉,炉内用煤炭饼(自来风不用鼓韝者)千余斤,周围包裹此石。炉外砌筑土墙圈围,炉巅空一圆孔,如茶碗口大,透炎直上,孔傍以矾滓厚罨(此滓不知起自何世,欲作新炉者,非旧滓罨盖则不成)。然后从底发火,此火度经十日方熄。其孔眼时有金色光直上(取硫,详后款)。
煆经十日后,冷定取出。半酥杂碎者另拣出,名曰时矾,为煎矾红用。其中精粹如矿灰形者,取入缸中,浸三个时,漉入釜中煎炼。每水十石,煎至一石,火候方足。煎干之后,上结皆佳好皂矾,下者为矾滓(后炉用此盖)。此皂矾染家必需用,中国煎者亦惟五、六所。原石五百斤,成皂矾二百斤,其大端也。其拣出时矾(俗又名鸡屎矾),每斤入黄土四两,入罐熬炼,则成矾红。圬墁及油漆家用之。
其黄矾所出又奇甚,乃即炼皂矾炉侧土墙,春夏经受火石精气,至霜降、立冬之交,冷静之时,其墙上自然爆出此种,如淮北砖墙生焰硝样。刮取下来,名曰黄矾,染家用之。金色淡者,涂炙,立成紫赤也。其黄矾自外国来,打破,中有金丝者,名曰波斯矾。别是一种。
又山陕烧取硫黄山上,其滓弃地,二、三年后,雨水浸淋,精液流入沟麓之中,自然结成皂矾。取而货用,不假煎炼。其中色佳者,人取以混石胆云。石胆一名胆矾者,亦出晋隰等州,乃山石穴中自结成者,故绿色带宝光。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本草》载矾虽五种,并未分别原委。其昆仑矾状如黑泥,铁矾状如赤石脂者,皆西域产也。
【注释】
◎皂矾︰又名青矾,蓝绿色,即硫酸亚铁。在染房中作媒染剂,亦可染色。烧取硫黄的矿渣含三氧化二铁和硫,久经风霜雨浸,在酸性条件下逐步生成皂矾。
◎红矾︰又名矾红,红色颜料,三氧化二铁。
◎黄矾︰黄色染料,九水硫酸铁。
◎胆矾︰又名石胆,蓝色棱柱状晶体,成分是五水硫酸铜,外观上像皂矾。
◎罨︰读演。覆盖,掩盖。
◎漉︰读鹿。液体往下渗,滤。
◎圬墁︰泥水工。
◎焰硝︰硝石,硝酸钾。
◎赤石脂︰含三氧化铁的红色陶土。@#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