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锻造第十卷
锯
作锯片时,用熟铁锻打成薄条,既不加钢,也不淬火。将薄铁条烧红并冷却后,不断捶打以增加其坚韧性,再用锉刀开齿。使用时,以锯条两端的木柄作为锯把,中间再接以横木为梁,然后纠绞竹篾使之张开,再绞紧使锯条伸直。长锯用以剖木,短锯用以截木,锯齿最细的用以截断竹子。锯齿钝时,不断用锉将锯齿锉锐,而后用之。
铇
作铇(刨)时,将包有钢的一寸宽铁片磨得锋利,斜向装入木制刨口,微微露出刃口,用以刨平木料,古时称作“准”。大的刨则反卧露出刃口,手持木料在上面推拉,名曰“推刨”,作圆桶的木工使用这种刨。通常用的刨,则在刨身安一横木作为两翼,手持横木两端向前推刨。细木工有起线刨,其刃阔二分。更有将木面刮得极光滑的,名曰“蜈蚣刨”。在刨壳上装十多个小刨刀,像蜈蚣足一样。
凿
凿用熟铁锻成,刃口嵌钢,凿身是圆形中空,以便装木柄。(作凿时先锻打一圆管形铁骨为模,叫“羊头”,作铁勺柄也与此相同)。甩斧击凿柄,凿刀入木而凿成孔。凿头刃部粗的宽一寸,细的只宽三分。需凿圆孔的,则制成圆筒形刃口的剜凿。
原文
《天工开物》锤锻第十卷──锯、刨、凿
锯
凡锯,熟铁锻成薄条,不钢,亦不淬健。出火退烧后,频加冷锤坚性,用鎈开齿。两头衔木为粱,纠篾张开,促紧使直。长者剖木,短者截木,齿最细者截竹。齿钝之时频加鎈锐,而后使之。
铇
凡铇,磨砺嵌钢寸铁,露刃秒忽,斜出木口之面,所以平木。古名曰“准”。巨者卧准露刃,持木抽削,名日推铇。圆桶家使之。寻常用者,横木为两翅,手执前推。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又刮木使极光者,名蜈蚣铇,一木之上,衔十余小刀,如蜈蚣之足。
凿
凡凿,熟铁锻成,嵌钢于口,其本空圆,以受木柄(先打铁骨为模,名曰羊头,杓柄同用)。斧从柄催,入水(木)透眼。其末粗者阔寸许,细者三分而止。需圆眼者,则制成剜凿为之。
【注释】
圆桶家:作圆桶的木工。@#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