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车船第九卷──海船
元朝及本朝(明朝)初用的运粮海船,叫“遮洋浅船”,小些的叫“钻风船”(即“海鳅船”)。所经过的航道只限于万里长滩(长江口至苏北盐城)、黑水洋(苏北盐城东海岸至山东半岛南)及沙门岛(山东蓬莱西北)等处,似乎没有大的风险。制造这类船与出使琉球、日本及去爪哇、笃泥(今印尼加里曼丹岛)等经商所用的船相比,所需人工及成本还不到十分之一。运粮的遮洋船形状比漕船长出一丈六尺、宽出二尺五寸,船上的器具都相同,只是舵杆必须用铁力木,填充船缝要用鱼油和桐油,不知是何道理。外国海船的形状、大小,也与此大同小异。福建、广东海船(福建是从海澄开航,山东从香山嶴(澳门)开航)把竹破成两半作成排栅,放在船的两旁以抵挡海浪。山东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海船的形式,又有所不同。日本国海船两旁排列的桨,起挡水的拦板作用,人在船的两侧用力划桨。朝鲜海船形制又不同。
海船的首尾都各安装罗经盘以定航向,船中间腰部的大横梁伸出船外几尺,以便穿插腰舵。各种海船在这方面都是相同的。腰舵与船尾舵形状不同,是作成刀形的宽板插入水中,并不转动,但起防止船身倾斜的作用。其上面有横柄拴于梁上,遇浅水将其提起,有一点像舵,故名“腰舵”。海船上用竹筒贮藏淡水数石,供船内人两日之用,遇到岛屿再汲水补充。船行至某国某岛该用什么航向,罗经盘上的指针都明确指示出来,恐非人力所能熟悉。舵手是全船的核心人物,其见识与魄力简直到了置生死于度外的境地,并不是一时鼓足勇气就能作到的。
原文
舟车第九卷──海舟
凡海舟,元朝与国初运米者曰遮洋浅船,次者曰钻风船(即海鳅)。所经道里止万里长滩、黑水洋、沙门岛等处,苦无大险;与出使琉球、日本暨商贾爪哇、笃泥等舶制度,工费不及十分之一。
凡遮洋运舡制,视漕舡长一丈六尺,阔二尺五寸,器具皆同,唯舵杆必用铁力木,艌灰用鱼油和桐油,不知何义。凡外国海舶制度大同小异。闽广(闽由海澄开洋,广由香山嶴洋舡,截竹两破排栅,树于两傍以抵浪。登、莱制度又不然。倭国海舶两傍列橹手栏板抵水,人在其中运力。朝鲜制度又不然。
至其首尾各安罗经盘以定方问,中腰大横梁出头数尺,贯插腰舵,则皆同也。腰舵非与梢舵形同,乃阔板斲成刀形,插入水中,亦不捩转,盖夹卫扶倾之义;其上仍横柄拴于梁上,而遇浅则提起,有似乎舵,故名腰舵也。
凡海舟,以竹筒贮淡水数石,度供舟内人两日之需,遇岛又汲。其何国何岛合用何向,针指示昭然,恐非人力所祖。舵工一群主佐,直是识力造到死生浑忘地,非鼓勇之谓也!
【注释】
◎竹两破排栅:将竹破成两半以成栅墙。
◎罗经盘:磁罗盘,测定方位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中问装指南针构成。
◎祖:熟悉,老经验。
◎鼓勇:光凭勇气。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