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夯 酒驾醉不行 “烧”不掉的食物酒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01月07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林燕综合报导)每年的1、2月,正值民间补冬习俗、中国新年等民俗期间,华人自然是呼朋唤友、团聚一起,有时候不是说司机小酌贪杯,而是吃错一些中式进补食物,导致体内酒精含量超过限制,若未注意,就会涉嫌酒驾。
比如台湾人喜欢吃姜母鸭、烧酒鸡、羊肉炉,大陆人喜欢啤酒鸭、酒心糖等,虽未直接饮酒,但因为食物中含有酒精成分,吃的人完全不知道吃进多少酒精,结果误入酒驾陷阱。
根据台湾警方的一次公开实验,民众喝下一杯含有米酒的姜母鸭汤,随即酒测,检测出酒测值高达每公升0.11毫克(BAC 0.022%)。也就是说如果喝了四杯姜母鸭汤,就有可能超过酒测值被依法处罚(在纽约州,0.08%的血液酒精浓度(BAC) 为法定酒驾标准,统计上看许多被抓的驾驶员酒精含量近乎两倍标准)。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想家人冬令进补后、出门遭“酒驾”——被警察逮住、测试酒精含量,请留意:烹饪不会“烧掉”食物中的酒精。
有趣生活实验 食物也会影响BAC
事实证明,许多常见的食物——用酒或酒类烹调——从来都不会把酒精全部煮掉或挥发掉。
新科学家副主编格拉翰‧劳顿(Graham Lawton)做了有趣的实验,每吃完一道菜(开胃菜、主菜和甜点),就测量一遍血液酒精含量(BAC)。尽管每个人对酒精的反应都不同,但这个小实验仍然能让我们看到食物对受测人的不同影响。
到吃完午餐后,酒精测试器显示到“顶”了——因为数值太高,他的血液酒精含量测试器只能显示“HI”,而没有准确数值。(我们不确定劳顿使用何种测试仪器,或者测试结果是否准确,但能明确知道一点,就是读数与用酒精烹饪的食物有关。)
在整个进餐过程中,劳顿的血液酒精含量(BAC)水平有反复波动。在开胃菜朗姆酒香肠后,它就跳到“HI”(高)。要知道,如果你是空胃(没吃过其它食物),不管你是直接喝酒还是食用含酒的食物,你的身体都会立刻吸收大量的酒精,让BAC指标快速上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劳顿的身体开始慢慢吸收酒精,BAC下降到1.3——仍然远高于法律的禁止酒驾规定(纽约州的规定是0.08)。
在食用完甜点后,他的BAC再次弹回到“HI”。可能是因为甜点里含酒,或者是他肚子里正在消化更多的酒精,反正现在的指标又一次超标。
烹调食物 能剩下多少酒精
美国农业部制作了一份简单方便的图表,告知民众,不同烹饪时间和烹调方法会在食物中留下多少酒精。
1.当把酒类添加到煮沸的液体中,并断开热源,常用于制作肉类或甜点的收尾过程,接近85%的酒精将留在食物内。
2.在所有的烹饪方法,烘烤或煨熬都能去除最多的酒精,但是时间长短也很重要。烘培30分钟(比如烘烤布朗尼、面包或蛋糕)仍然会留给你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酒类。相比之下,在烤箱中需烤15分钟的饼干,会保留下来约40%的酒类。
3.要想减少食物内的酒类残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要放任何酒类。或者你愿意烹饪或煨熬食物2个半小时以上。有时候,你也可以选用其它替代品:像使用饮料Ginger Ale (注:Ginger Ale可不是姜汁,是一种喝起来味道像7up或雪碧的饮料)替代白葡萄酒,用番茄汁代替红葡萄酒。
表1 烹调后酒精残留量表
烹煮方式 | 酒精残留百分比 |
加入酒类到煮沸的液体中,并移除热源 | 85% |
烧烤 | 75% |
不加热、保存一夜 | 70% |
烘培25分钟,加入酒类后未搅拌 | 45% |
烘培或煨煮时间,加入酒类后搅拌 | 酒精残留百分比 |
15分钟 | 40% |
30分钟 | 35% |
1小时 | 25% |
1.5小时 | 20% |
2小时 | 10% |
2.5小时 | 5% |
来源:美国农业部。
生活中常见但不易察觉的酒精食品
其实,除了姜母鸭,蛋黄派、豆腐乳、漱口水、预调酒也都可能引发酒驾。比如蛋黄派是华人超市常见的零食,这类零食为了延长保质期,都采用食用酒精来进行保鲜,在吃了3—4个蛋黄派之后,酒精测试出来的数值还是会比你猜想的高很多,尤其是空腹服用时,会跟朗姆酒香肠的效果差不多!
啤酒算是几大常用酒类中,酒精含量比较低的一种,一罐啤酒的酒精含量基本在10%不到,不过随着酒精逐渐渗透进入血液之后,酒精的浓度可能会有所增加。有些人以为饮用无酒精啤酒就可以,这也是一种错觉。无醇啤酒还是有酒精度的,而且喝多了确实不能短时间内完全代谢,依然能被检测出来。依旧还是那句话,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附常见的酒类酒精浓度:啤酒类:5%、红酒类、提神饮料(含酒精):10-12%、绍兴类:16%、米酒类:20%、米酒头类:35%、白兰地类:40%、高梁酒类:58%、大曲酒类:65%)
最后,果味啤酒、米酒等这类带“酒”字的物品,也不能全凭日常生活的经验来判断。在烹调中式补品时,也要切记不加酒,或减少酒量或延长烹调时间,力图让司机远离“被酒驾”的可能。◇
责任编辑: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