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带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是个好问题。许多人在心里都问过了千百次,然真上路时,仍是匆匆忙忙的能抓哪本就抓哪本的塞进行李出发。
先谈谈为什么旅行要带书。不少人是为了定心,也就是说,在漂移中总有些什么可以翻翻、可以盯着一阵用用脑筋。否则空档会太浮显,须知有的人很不喜欢大型的空档。不少人本来就爱阅读,而旅行中常有些美丽的微妙时刻,如滑行中的火车,如安静小镇的午后咖啡馆,在这时刻看书,常获得珍贵的经验。所谓微妙时刻,不仅仅像长途移动后产生的孤独或宁静,又是奔波劳顿后,不经意看进眼里的字句。
再就是,不少人有在床上睡前读书的习惯。视之为静态的、无声的、却犹有一丝自我之逐渐休息却仍还先专注些许心思甚至略略用脑(须知,有人用脑已成习惯,用脑反而令自己放松)的入眠前惯性。
有些书,是此次旅行原本要用的。像有人带名人传记(像《贾伯斯传》),为了不久抵达定点后要开会或演讲时可以引用什么的。又譬如你带了一本八十年前的纽奥良指南,正向着纽奥良出发。有时老指南在阅读时的历史趣味,较之新指南的实用,更显出时过境迁后的另一股价值。
然而你去注意,多半人出外旅行带的书,往往皆不是实用的,甚至很多是故事型的书,也就是,小说。
你在飞机场看到有些候机的人看的书,他的那种专注、那种往下翻页知道发展,便绝对是小说。太多人愿意让自己跟着剧情往下而行,其实这感觉与坐着火车让它载着我们奔往目的地是一样的。
小说,是何种小说呢?有人爱侦探小说,有人爱间谍小说。这两种类型,据说很适合在大城市旅行时阅读,像伦敦、柏林、纽约。而亚洲的东京也很适合。至若人到了不丹、到了越南的乡下、到了安徽的黄山,到了云南的香格里拉,看间谍或侦探,便有点格格不入。有些国家及独特,像日本;故而带去日本读的小说,与带进欧洲读的小说,可以极为不同。另外,带到辽阔地域的书,像澳洲、像美国原野、像新疆,也可能不同于带去人烟稠密的市井集镇。
小说的“放眼可及”性,要比其“专业”性更适宜旅途。怎么说呢?凡是人坐上火车、坐上飞机、躺在旅馆床上时,一展页便能往下读的而不致感到艰涩的,是我所谓的“放眼可及”。若人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钻研,或一边读还需一边前后翻查、思考者,便是“专业”了。
细节太繁密的小说,不管是科技细节、历史细节、知识细节,并不适合旅途。乃人上上下下、进进出出,无法太顾及书中细节。故而像《红楼梦》这种不世出的钜着不见得适合带在路上看。同时太过地域性、太特殊的类型,如武侠小说或西部小说,大约也不是理想的旅行中看的书。
一般言之,现代的较之古代的为宜。另外,世界各国的,也较之本国的为宜。“在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有一个安静的小镇,镇上的钟表匠保罗这天吃过了午饭………”,像这样的开头,哪怕你在中国的成都青城山旅游,亦不会格格不入。
当然,本国的作品当写成世界型的韵味时,自然也很适合。
还有,短篇小说合适否?这问题问得好。一般而言,人们带长篇的多。然有人怕一整本不容易连着看,也乐意看短篇集子,甚至看综合多位作者的合集。
莫泊桑的短篇十分适合旅中来读,乃他的人情世故、乡村城市、生活感受等太也活泼多变化,读来既不轻浮也绝不莫名其妙的沉重。中国的汪曾祺也是短篇小说在旅行中耐读的极佳例子。美国的雷蒙德‧卡佛(Ramond Carver),写得好极了,句子也极有味道,然而未必适合旅途,乃太封闭静态,并且也太沉重。
日本作家与英国作家常有一种很懂得观看外间世道的洒逸笔墨,他们的书作(有些未必是小说)皆很有让人带上路的魅力(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数十年来一直广受欢迎,几乎是最经典的例子)。当然,懂得欣赏萧简与品爱自然的国情,也令他们对旅途很有觉知,这是此二国的特长。说到这里突然想到,我们自己写东西的人,有什么书是适于别人在旅行时带的呢?
小说之外,诗,也是不少人喜欢带着上路的。主要带着它,如同无物,只是几个字罢了。这种感觉,最教人舒服。其实诗集在身,作用往往极大;偶而眼中摄入几个发你深思的句子,令你在好几天说玩又像没玩到的旅途荒闷中突的一下亮了起来。诗集硬是有这种空谷醍醐的奇妙效果。
诗话亦是旅行时宜读之物。
英国企鹅出版社出过不少经典小册子,其中一种称“小黑书”(Little Black),像沈复《浮生六记》英译本之节选,便是其一。有些书,尤其是经典,你早读过多次,然被人节选了,又英译了,竟然你又生出想一窥的心了。
有些小说的“故事大纲”,本身便是好读物。然最好与“导读”联合在一起读。倘有高手将《从文自传》作一深度导读,又左右逢源的叙述沈从文的简传,再不时引述《从文自传》中重要的篇章,还略提一些近代史,那么那样的文章绝对可以是“旅行中带的文章”。
有没有一家书店,特别辟出一区,叫“旅行中带的书”,凡是在这区的书,皆是全世界问卷调查来的(尤其采自许多旅行作家或好在旅行中看书的文学人等等之意见),再加以精选分类、然后陈列。同时各国分开,使读者一目了然,知道哪国多些、哪国少些。甚至哪个作者特别多、又哪个作者仅有一本。凡此等等,想必会很教人期待的。◇
——节录自《杂写》/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