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古代的盛世(下)
(5)唐朝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历史上最为美誉的时代,虽然不及开元盛世的富有,却是道德最高、民风最好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如日中天的大治之世、国力最强最盛的时代,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神往。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这是白居易在叙事诗《七德舞》里描写的两幅贞观剪影。一幅是太宗放三千宫女出宫婚配,另一幅是贞观六年,全国仅有390名死囚,太宗给他们放假回家,和家人团聚,命他们明年秋天自己回来开刀问斩。结果次年390人如约而至,太宗感动,将其全部赦免[1]。
道德最高尚的时代,才是人们最向往的。贞观盛唐正是这样的精神财富的巅峰。唐太宗以德治世,吏治清明,民风淳朴,社会公平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富足,人民的幸福感最强。
富强盛世的原因,和明君贤臣密不可分,但是,那还是表面原因。
那么大唐鼎盛的根源在哪里?李世民顺天应人,登基后废除了李渊“灭佛灭道”的圣旨,扶持道法、佛法大兴,这天大的功德,不但现世福报,天赐贞观之治的福德源泉,还泽被后世。
(6)唐朝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个比贞观之治更富庶的时代,就像隋炀帝的大业前期比隋文帝的开皇时期富庶一样。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隋文帝、唐太宗都是栽下福德大树的人,给子孙享用。但是,人无德,守不住家财;君无德,守不住盛世。唐玄宗和隋炀帝一样,前期不错,后期失德,国家迅速衰败,大厦倾倒。
唐玄宗败国的原因,现在人讲述的也只是表面,没有摸到根源。这个根源,在于唐玄宗自恃才华,解释佛经、道德经,还强迫僧尼学习儒家的《孝经》,这是对佛法、道法的巨大祸乱,是从内部的败坏、乱法,比外部的镇压灭佛罪业还大,大唐的福分从天而断,唐玄宗昏聩淫乱,天灾人祸频繁。
九年的安史之乱,战火纷飞,百万生灵涂炭。大唐从盛世巅峰一下掉到了衰败的谷底,富庶繁华如梦幻一般瞬间消散,天子逃亡,百姓逃难,大唐坠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唐玄宗祸乱佛法、道法,是安史之乱的根源之一。
(7)唐朝大中之治
大中之治是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的治世。唐宣宗即帝位后,效法太宗,励精图治,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在朝中改善了中唐以来的弊病,内治党争,抑制宦官贵戚;对外,唐宣宗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国家呈现出“中兴”的局面。
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认为他是与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称他为“小太宗”,称他治国时期为“大中之治”。
大中之治的福分,也是自天而来。在唐宣宗之前的帝王,是唐武宗,就是前面讲的那位唐朝实施了灭佛的皇帝。灭佛的巨大罪业,使得武宗壮年暴死,国家分崩离析,军阀藩镇割据,而唐宣宗因为拨乱反正、恢复佛法的功德,天赐福分,造就了唐朝大中中兴的福源。
(8)景宗中兴与辽朝盛世
景宗中兴,是辽国帝王辽景宗耶律贤在位时期的治世。景宗是辽国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帝王。他对辽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始重用汉官,改革吏治,推动了辽国从游牧民族进入封建制。景宗励精图治,善纳良言,赏罚分明,用人得当,对北宋在军事上也占了上风,使得辽国在经历了穆宗乱政之后,迎来了中兴的局面,为他儿子辽圣宗时期的全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一切成果,与景宗的皇后萧绰——就是评书演义中那位萧太后,有直接关系。景宗身体一直不好,萧绰一直辅政。景宗去世后,萧绰的儿子耶律隆绪(辽圣宗)即位,但是国家军政大权一直在萧太后手里。
萧绰自幼笃信佛法,推动佛法大兴于辽国。这个巨大的功德,是辽朝盛世的福分根源。
(9)北宋咸平之治
北宋真宗时期,社会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昌盛的巅峰。
北宋的财富,令人瞠目!北宋真宗年间,税收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最高达1.58亿缗(1缗合1两白银),远远超过之前的唐朝,是明朝最富时期的10倍,是清朝乾隆年间最盛时期的2.4倍!
这个富庶的时代,同样是“前人栽下功德树,后人享用好乘凉”。那是前朝后周皇帝柴荣灭佛之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拨乱反正、复兴佛法和继任者宋太宗大兴佛法造下的洪大福德所致。
吸取了三武灭佛的教训,亲自见证了柴荣灭佛的恶报,赵匡胤初登皇位就废止了柴荣灭佛的政策[2],屡建佛寺、佛像。
在当年柴荣亲手砍佛像的镇州古刹,971年,赵匡胤下诏扩建龙兴寺,并铸造比原来还高大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共42臂,高22米),这就是今天正定大佛寺大佛的由来。
后继的宋太宗赵光义更加推崇佛法。伴随着佛法的复兴,宋朝的经济走向了空前的繁荣。到了太宗儿子真宗即位的时候,国力达到了鼎盛。
[1]《新唐书.刑法志》:“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 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 嘉其诚信,悉原之。”
[2] 见《续资治通鉴长篇》。@#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张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