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老师,点化老子
老子小时曾有位老师,名叫常枞(读匆,常绿乔木)。这位老师细心地向他讲授殷周的礼仪。殷商的礼仪特别多,使幼小的老子感到:人要守那么多的礼仪,活在这世上真是太难太难。
很多年后,老子成了大人,常枞已十分衰老。有一次,常枞病得特别重,看样子就快不行了。老子听说后,自然要去探视。到了常枞的病榻前,常枞只把嘴张着,对着老子,然后抬起手指着嘴问老子:“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感到好奇怪:老师是不是病糊涂了呀?怎么会问这个呢?没有舌头,老师你怎么讲话?常枞又问老子:“我的牙齿呢?”常枞嘴里没有一颗牙。老子如实做了回答。常枞说:“你知道我问这个,是为的什么吗?”老子这才意识到,老师是在点拨自己:舌头是软的,所以它存在;牙齿是硬的,所以它容易崩落。世上的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后来,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写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由此而又领悟到:处人处世,应当“守其雌”。小时,老师(常枞)给自己讲的殷周的礼仪,其核心是:谦卑。他此时才得到了深层的认识。
真话不中听
老子的家乡亳(读博)州是著名的牡丹之乡。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卖“牡丹根”的人,把貌似牡丹根的狗尿蒺子树根摊在红布上,用动听的言辞招揽顾客说:
一朵牡丹放红光,
光彩照人满院香;
花朵足有盆口大,
艳丽无比花中王!
老子听他说得那么美,便买了一株。回家后,高高兴兴地把它栽在院里。不久,那根便发了芽,长出了叶子。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开花,而茎慢慢变粗,渐渐露出了狗尿蒺子树的原形。
第二年春天,村里又来了个卖牡丹根的人。老子因上了一回当,便冲着卖牡丹根的人说:“你卖的是狗尿蒺子树、还是牡丹?”那人不多话,先是瞪了老子一眼,接着漫不经心,粗声粗气地说:“就这一堆,你想买就买,不想买拉倒!”老子觉得这个人奇怪:他怎么不夸自己的货呢?但是他还是买了一株回家栽到院中。十天后,地皮上拱出嫩芽,不久那牡丹竟开了十几朵碗口大小的花,招得左邻右舍的人都来观赏。老子高兴极了,逢人便说自己先后两次、买牡丹花根的事。后来,老子着《道德经》,特地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写进经书中,意思是:真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是真话。
干哭了三声
老子死了,秦失(人名,是老子的朋友)前往吊丧。秦失到老子尸体前,干哭了几声就出来了。
老子的弟子,问秦失:“他不是你朋友吗?”
秦失回答说:“是的。”
老子的弟子,又问:“那你这个样子吊唁,也可以?”
秦失说:“可以。开始时,我还以为你的老师(指老子)还活着,而看后,才知道他已死了。所以我才干哭了三声。刚才我进来吊唁时,有老年人哭他,就像哭自己儿子一样;有年青人哭他,就像哭自己的妈妈一样。他们之所以会聚到这儿,一定有不想讲话而讲话、不想哭而哭的。他们这样做,违背了自然法则,也违背了人的真情。他们忘掉了:人的生死,乃受之于自然。该你老师(指老子)生的时候,你的老师应时而生;该你老师死的时候,你的老师顺势而去。知道应时顺势,哀乐的情绪,就不会进入心中。古时候,把死称做‘帝之悬解’,意思是:人生在世,是上天把你捆吊在那儿;死了,是上天把你给解脱啦!”
(均据《渊鉴类涵》)@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