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老祖宗有很先进的预防医学概念:养生,强调“上工治未病”。养生乃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下,要求顺应四季节令气候的变化来调和身心,使人体达到阴阳平和,以维系健康。面对炎炎夏季,日常的保健养生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人体有一股“阳气”笼罩,可抵御寒气入侵,维持脏腑机能正常运作。而现代科学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在处寒冷环境下,身体抗肿瘤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癌细胞因此越会生长,扩散速度也会加快。如此看来,中国古人主张的“夏季养阳”的确有其奥妙之处。面对即将来临的炎炎夏季,我们采访到林贵中医师,请她协助读者重温古人夏季保健的智慧。
古中国先进的预防医学观
中国老祖宗很早就有预防医学的概念:养生。《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提到的“上工治未病”,大意是高明的医生治人于未病,也是“养生”的概念。
中国古人重视的养生乃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下。中医养生强调“顺四时”(按:四时指春、夏、秋、冬),要求顺应四季节令气候的变化来调和身心,使人体达到阴阳平和,以维系健康。针对夏天养生,顺应夏季阳气活动旺盛,“夏季养阳”说法应运而生,此时养生重点在于“养心、养神、防暑、防火”。
夏日养生:护阳心静五答疑
下面透过访谈,林贵中医师将协助读者了解:在日常作息中,如何做好夏季保健养生,免受将来病痛之苦。尤其在“夏季养阳”的原则下,辨识哪些行为有助于“护阳气”?哪些常见行为让人们不自觉地“损阳气”,以及其危害健康的隐忧。
问:所谓病从口入,那么夏天在日常的饮食上该注意些什么?
答:夏属火,夏天去火消暑宜食瓜果,如丝瓜、哈密瓜、西瓜、香瓜、瓠瓜等。尤其西瓜能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对于咽喉疼痛,口舌生疮,风火牙痛,暑热,小便不利,等心火旺之症有疗效。
出现夏季热,宜食菽(豆类之总称)改善症候。其中绿豆能清肺热,红豆能除湿气,黄豆和黑豆养木气中平疏泄,兼降胆经养津液。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瓜果虽然可消暑清热。按食物“四性”之说,瓜属凉性,饮食上也不能毫无忌口。
台湾民间有一谚语:“傍晚吃西瓜,半夜会反症。”西瓜性寒,老年人最好中午食用;夏天身体能量是“阳气在外、阴气在内”,到了晚上身体的阴气更盛。西瓜多食易积寒助湿,损伤脾胃阳气。再者,不能贪食(按:指饮食过量)瓜类的食物,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上吐下泻的肠胃疾患。
问:只要天气炎热些,多数人已习惯吹冷气,或是整天窝在冷气房,这样做,好吗?
答:“暑应汗出”,因汗为心液,使人身心火之气得以煊通。所以说,夏天不能过于避热趋凉。现代人夏天整天待在冷气房,使气不得宣泄。轻者出现全身酸痛不舒服。建议每天6点~7点进行10~20分钟背部日光浴(心兪穴、至阳穴为主)。
再者,天气炎热之际,民众如果常进出冷气房,应注意身体变化,忽冷忽热会造成心脏血管收缩,血管不佳的病人恐影响血液流量,进而造成冠状动脉阻塞,引发急性心肌梗塞。
问:现代人喜欢采用快速消暑的方式;冲冷水澡,以冷水冲脚。中医师的看法?
答:汗出时勿冲凉,使寒气由毛孔入,出汗后擦干汗液,约半小时再冲澡。
问:古人认为睡“子午觉”有助于养生。夏天睡午觉对于“夏季养心”有助益?
答:中医认为,夏季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血畅,血畅就神清气爽。所以夏天要使自己保持“心静”来怡养心神。中午小睡片刻,有助于养心。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午睡保护心脏的作用不可小觑。
问:在夏季容易感到疲惫,除了午睡,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调养心神?
答:夏天要使自己保持“心静”来怡养心神,最好的方法是打坐。
抓住时令季节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就是好发于冬天的疾病,或在冬季会加重病变的,利用夏季高温之时,对身体进行调治,使身体阳气充沛。例如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病:气喘、过敏、慢性支气管炎等,以及阳虚阴盛(指阴寒内盛)之疾患,如四肢冰麻,可通过“伏夏”的调养而获得疗效。
“伏夏”季节系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31天内,有初伏、二伏、三伏。人们说的“热在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极旺的时候。
炎热天气是敷贴“三伏贴”的最佳时机,可以加速改善体质,更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气喘、容易感冒等症候。传统中医的“三伏贴”治疗法系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中的“治未病”是说未病先防,不使疾病发生,是一种预防医学的概念。简言之,就是防病于未然,治疗于始萌。◇
责任编辑:张静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