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写作丛谈:郑板桥论标题

作者:庄敬

郑板桥《竹石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88
【字号】    
   标签: tags: , ,

郑板桥,名燮,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乾隆元年,中了进士之后,在山东范县和潍县当知县,前后十二年,也是一位有名的清官,大大的好人。他“爱民如子”,处理诉讼“案无留牍,亦无冤民。”在潍县时,“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到了秋天又歉收,郑燮“捐廉代输(把自己的官职工资拿出来借给穷人),去之日,悉取券焚之(离职走时,把借条都烧毁了)。”在当时的社会上,有这样的清官,是非常难得的。

郑燮淡于名利,十分关心民间疾苦,思想境界很高。他三岁丧母,由乳母抚养成人。后来他始终敬重乳母和继母。郑燮还十分爱护和关心堂弟和子侄辈,以及所有的族人;他赒济贫穷,帮助寒士,有口皆碑。他当了十多年的官,由于“请赈,忤大吏,乞疾归。”囊橐萧然,后来,只得靠卖书画为生。这些当然都值得称颂。但本文要讲的,则是他谈诗文标题的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他的弟弟也颇喜欢写诗。郑燮曾写信对弟弟说:

“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

郑燮在这里讲的,自然是诗的题目,即标题。但细审其意,似还包括主题思想在内。那就是说:好的标题应当反映出好的主题思想来。接着,他还分析道:

“少陵诗,高绝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题,已早据百尺楼上矣。通体不能悉举,且就一二言之:〈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前后〈出塞〉诸篇,悲戍役也;〈兵车行〉、〈丽人行〉,乱之始也;〈达行在所三首〉,庆中兴也;〈北征〉、〈洗兵马〉,喜复国、望太平也。只一开卷,阅其题次,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其题如此,其诗,有不痛心入骨者乎?”

他进一步以杜甫作品的标题,同陆游作品的标题,作了联系、分析,然后指出:

“近世诗家题目,非赏花即宴集,非喜晤即赠行;满纸人名,某轩、某园、某亭、某斋、某楼、某岩、某村墅,皆市井流俗不堪之子(!),今日才立别号,明日便上诗笺。其题如此,其诗可知。其诗如此,其人品又可知矣!”

最后,他告诫其弟说:

“弟欲从事于此,可以终岁不作,不可以一字苟吟。慎题目,所以端人心,厉风教也!”

这里的“端人心、厉风教”,就是思想境界、道德标准第一的问题,就是强调:诗文乃不朽之盛事,经国之大业,垂范天下,教化万民,涤荡邪佞,推崇贤俊,利国益民的根本大业。

郑板桥虽然谈论的是诗歌问题,其实写一般的散文、小说,也不例外。标题的高矮,也反映作品的思想性。“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郑板桥这两句话是颇有道理的。

郑板桥讲的是诗文的标题和主题思想,其实是关系到文格和人格高下的实质问题了。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伟哉!
“辞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快也!@*#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艺术欣赏中,确实常常有这种情形:你说得“少而精”,读者却联想得“多而深”,你越说得“钜细无遗”,读者却越感到“厌烦无味”。
  • 清代著名艺术家郑板桥,平生最擅画竹。他在六十岁以“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进六十以后,始知减枝、减叶之法。苏季子曰:‘简炼以为揣摩。’文章绘事,岂有二道? ”
  • 文艺创作确实是一件艰苦的劳动,需要的是认真而严谨的态度。不细心地调查研究,“想当然”的率意之笔,往往会产生谬误,闹出笑话。
  •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而警语,又是语言中的耀眼的明珠。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无不呈现出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警言隽语。这些警语,常常使读者一见钟情,过目不忘,而记忆终生。
  • 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枝干挺秀”,并且“花叶芳菲”的。用那位作家的语汇来说,就是既有“情节概貌”,又有“片刻详情”。
  • 钟隐作画喜欢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落墨挥毫,常能大异于人。传说有一回,他到某收藏家那里去作客,从收藏家的画柜中,见到几位前 代画家所绘《雀鹰图》,有的把雀鹰画得怒目圆睁,凌空扑下;有的画雀鹰正在追捕 它要猎取的对象。钟隐很是喜爱。
  • 这部古典小说少用冗长的景物描写,更不用繁琐的内心剖白;而是多用白描,艺术成就甚高,魅力极大。白描,的确是我国传统的艺术技巧;这份优秀文艺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的总结和继承。
  • 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恍惚中看到她那娉婷玉姿,隐约可见,却又不甚分明;呼之不应,接之不近。愈发增添了他的渴念之情,因感而作歌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 〈天问〉是战国时代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全篇由一百七十多个问句所组成。诗中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方面,都提出疑问,表现出诗人对许多现象的不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朱自清在当年讲学时,曾经说过:“作诗之法,贵在避开方圆而说方圆。”这句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一条作诗的重要原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