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高考前撕书 也撕碎了中共教育的脸面

人气 1112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6年06月08日讯】今天看了三篇有关高考的报导,我也觉得很“震撼”,不由就想发点议论,但同时也有很多顾忌。后来一想;我毕竟只是写一篇文字,而且我也是一名中国人──自从王毅外长说中国最有“人权”以后,我想今后不应该再有被“寻衅滋事”的担心。那就大着胆子说开去吧──

这三个文章的头条应该是山东郓城一中的学生“撕书”;

标题称“郓城一中考生高考前撕书减压场面震撼如下雪”。

等我看了该文的几幅图片,觉得“震撼”一词使用的非常到位。但我以为真正的震撼不应是学生撕书的场面,而是他们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反叛”!──学校成了“考试工厂”,学生成了“考试机器”!还有如此空前绝后的震撼吗?可惜,场面虽然绝对震撼,却难于震撼树大根深的“应试教育”!

第二个报导是;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放《好日子》等歌曲(2016-06-0509:22:44来源:法制晚报(北京))

这个报导很像是一个“正能量”,可“万人送考”的场面也够得上“震撼”。封建时代进京赶考的举子,有钱人家可以带个书童,未必要车马相送。寻常人家恐怕也需晓行夜宿,费尽周折。金榜题名虽然很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的全部,也非“舍此无他”的上升通道。六、七十年代的高考,我们都是肩负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抱负行色匆匆的走进考场,没有任何排场。但那未必就会影响到考试成绩。到了今天,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生和家长都如临大敌,是源于对知识的重视还是登上了一辆疯狂的战车而欲罢而不能呢?媒体更是推波助澜,热于炒作。盼子成才不是什么罪过,但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呢?还是升官发财呢?万人送考所透析出来的“功利性”,无疑不能代表社会的进步。

第三篇文章是“衡水中学模式:大学生的加工厂”?

这篇来源于网路的热文写道

【军事化备考、题海战术。作为“衡水模式”的标杆,数年来,衡水中学一直与“北大”、“清华”、“状元”、“奇迹”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作为高考制度下的蛋,衡中的秘诀在哪?高强度训练适应考试,是否扼杀学生创造力,是否践踏教育本身?】

军事化备考、题海战术,是“衡水模式”的标杆,衡水中学其实就是当下中国“应试教育”的标杆。“血狼精神”、“军事化备考、题海战术虽然“战果辉煌”,但仍然遭到了社会各种质疑之声。军事化管理、军事化备考和题海战术,似乎结出了辉煌的硕果。但这个硕果仅仅是个“数字”而已。有多少考上清华、有多少考上了北大,并不等于衡水中学培养了多少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鲁迅、高尔基都不是文学系的毕业生、研究生,他们照样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康有为屡试不第,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代宗师。军事化训练有一定的效果,但除了军队,如果实行全民军事化管理,恐怕就会违背人类生存的自然规律。学校既然成了“考试工厂”,学生必然会沦为“考试机器”!

说到此,2005年出台的钱学森之问,或许十多年以后已经到了提交答案的时候。笔者在网上搜索到的一篇发表于2014年的网文,早已触及到了它的实质;

《对“高考梦工厂”趋之若鹜的根源何在?》(来源:中国江苏网)

【…“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是2014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学校门口的高考喜报。如此成绩让人可惊可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惊呼,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状元的学校”。(12月3日,参考消息)

能进入一所全国知名的高校是多少人的梦想,高考这座独木桥,几乎是所有学子的必经之路。时至今日,以成绩作为录取标准的现状在经历过多次教育改革后仍然未曾改变,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

其原因之一,是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偏差。单纯的把成功理解为考上好大学……找到体面的工作的观念是狭隘的、片面的,很多时候家长也是无奈之举。

另一重要原因,是教育及各项社会资源的匮乏和分配不均衡。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抓住社会资源中的相对优质的那部分,避免成为分配不均中的弱势群体,就成了家长和孩子眼中最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陈旧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创造性,使孩子们成了学习的机器……体制、机制不变化,唯高分论英雄的状况很难改变。

教育体制不变,家长的观念就很难变化,空喊减负的结果会让学校越做越隐蔽、家长越来越忙、学生越学越累。(尉鹏)】

看完这几篇文章,不由就想对这些所谓“名校”以及被称作“应试教育”的中国式教育发问;如果“血狼精神”就是为了“金榜题名”,这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有何区别?如果重点学校、名校都成了“考试工厂”,这种教育是不是已经走上了“邪路”?耗费了国家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了学生的大好青春,却培养了一大批“考试机器”,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吗?

钱学森发问“中国为什么不能出大师”,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应试教育”中,刻苦学习、力求上进的学生们并没有错,他们要成为人才进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辉煌。可悲的是他们十年寒窗后不是庆幸自己获得了文化和知识,不是感恩知识,珍惜知识,却是用撕书来发泄解脱后的轻松!这说明他们对学习的感觉绝不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是被课本“奴役”的压力和屈辱!这种教育和封建时代的八股考试有何不同?一个范进中举就足够震撼了,可又有多少个“现代的范进”在考试工厂里挣扎?

把学校变成“考试工厂”,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的时代,已经没有了封建知识份子的那种荣幸;金榜题名之后,范进们的仕途已经有了保证。就是秀才、举人,那也会被平民百姓敬仰。可今天的大学生,如果没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没有高收入,就没有了任何自豪的资本。因为拜金主义尊重的只是金钱,而不是知识和文化。

封建时代重视学历,现代社会重视财富。一个小学文化的黑老大只要有钱就可以呼风唤雨,耀武扬威;而一个找不到工作的研究生却万般无奈的选择了轻生。世界工厂“一将难求”,高等学历“人才过剩”,高校扩招“我行我素”,社会实践“嗷嗷待哺”,玩转了教育玩不转工厂,接受了高等教育找不到工作!这都是谁的错?

初看撕书的郓城一中学生,我觉得简直有失“莘莘学子”的风度,很有些不肖。谁知到了最后,却产生了想为他(她)们叫一声好的冲动!

但不知他们是不是同时也撕碎了“中国式教育”的脸面……(原标题:考生高考前“撕书”,撕碎的可是“应试教育”的脸面?)

──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中国式高考:一场输不起的竞争
高考前多校学生集体撕书 碎片洒落如暴雪
大陆940万人今高考 北京考生10年减一半
大陆940万人拼高考 考生自残:快要疯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